左手牽引繩,右手拾便袋,是市民胡曉鈺每次帶著她的愛犬下樓遛彎的“標配”。在她生活的小區里,設置了許多告示牌,提醒居民文明養犬。胡曉鈺認為,文明養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讓自己的愛犬給別人添麻煩,“遛狗牽好繩,隨手清理愛犬糞便,都是我們養犬人應該做到的文明小事。”
從文明養犬到斑馬線上禮讓行人,公共場所不吸煙,文明在廈門持續提檔升級。
《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頒布實施以來,將社會文明規范上升至法規層面,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重點整治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9類不文明行為,在引導市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和全市的文明水平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宣傳教育 引導市民自覺守法
《若干規定》2017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將駕駛機動車不按規定避讓行人,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不按規定通行,違規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公共場所吸煙,不文明旅游,占道經營,攜帶犬只戶外活動違規,違禁燃放煙花爆竹等9類不文明行為列入重點治理清單。這背后是人民群眾對社會陋習的普遍反感,和對更加文明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廈門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但也不可避免的會面對一些不文明現象:垃圾隨意丟棄、車輛亂停亂放、排隊加塞、車窗拋物、噪音擾民……在市委文明辦的多次民意征集中,廣大市民紛紛表達了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抵制情緒。為文明立法,代表著廈門對不文明行為“說不”有了專門的法律“撐腰”,精神文明建設進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高度。
《若干規定》實施后,市委文明辦第一時間通過新聞媒體、公益廣告、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等方式開展宣傳,解讀法律規定,曝光典型案例,報道執法整治,提高市民對《若干規定》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市民自覺遵規守法,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各相關責任單位把學習宣傳《若干規定》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創新形式推動宣傳,取得良好效果:市文旅局將《若干規定》納入旅行社、導游業務培訓,開展文明旅游法規解讀、專題講座、名導分享、實地參觀等,深化旅游從業人員文明旅游引導能力;市衛健委推出控煙執法短片、控煙科普Flash,并組織志愿者進入社區開展控煙普法宣傳,群眾控煙意識顯著提高……
強化懲戒 重點治理不文明行為
遛狗不牽繩、公共場所抽煙、隨地吐痰……長期以來,這些不文明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若干規定》的實施,將文明行為要求從道德“軟約束”變成法律“硬約束”,進一步強化教育、激勵、懲戒機制,對不文明行為亮出法治“利劍”。
“先生,您剛才闖紅燈了,請您過來接受處理。”3月14日,在枋湖北二路金尚路口,一名男子通過人行橫道時,因違反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被交警處以100元罰款。過去一年里,市公安局共查處機動車不按規定避讓行人53005起,行人不按規定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14053起,機動車違規停車1303382起,依法實施處罰。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治的利刃,讓群眾更加重視起文明行為約束,促使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市民吳芳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歷。有一次,她帶著2歲多的女兒出門,電梯門一開,走進來一位吞云吐霧的阿伯。吳芳問阿伯能不能把手中的煙熄掉,等出了電梯再抽,阿伯卻認為吳芳“真多事”。阿伯真的就等不及這幾分鐘嗎?吳芳認為并不是,“說到底這是文明意識的缺失,他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若干規定》的實施,就是要以法治的“硬約束”扭轉這些不文明意識。過去五年里,廈門市公安、衛生、旅游、城市管理等行政執法部門針對列入重點治理清單的不文明行為展開了強有力的執法工作。
廈門市公安局持續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違法停車等行為,采取現場查處、監控抓拍、群眾舉報等多種方式,開展執法整治,形成了常態長效治理機制。
廈門市衛健委積極推進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行動,自2017年開始,每年至少開展一輪為期一個月的控煙專項督導檢查行動,全市共處罰個人89起,單位27家,罰款金額合計10萬余元,廈門市實現“無煙醫療機構”“無煙學校”和“無煙黨政機關”全覆蓋。
廈門市文旅局連續多年大力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圍繞旅行社服務、餐飲購物消費、旅游交通服務、旅游市場治安等4個領域,從嚴查處違法違規案件。近五年來,累計立案查處旅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578起,罰款995.5萬元,維護旅游市場秩序整體文明有序。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密切與文旅、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聯動協作,及時將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出租車駕駛員運載游客到旅行社、票務點、景區點、海鮮排檔消費牟取高額回扣等涉旅案件線索移送有關部門。2022年以來,查處出租車違法案件3408起,非法營運939起,凈化了旅游客運市場。
廈門市執法局對屢禁不止、屢教不改的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若干規定》實施以來,全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累計處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2234宗、罰款995.69萬元;處罰占道經營11125宗、罰款89.64萬元;處罰違規攜帶犬只戶外活動120宗、罰款18640元。
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發動全市一線環衛工人,發現亂扔垃圾行為及時制止、勸導、教育,使用“城市綜合管理平臺”App拍照取證,及時將不文明行為上傳平臺,由城管執法部門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執法。
法治與德治雙管齊下、相輔相成,進一步鞏固了廈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果。
疏堵結合 柔性執法彰顯文明力量
2022年底,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若干規定》實施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檢查組認為,市委文明辦和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若干規定》,綜合施策、多措并舉治理不文明行為,取得明顯成效,全體市民文明習慣進一步養成,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文明習慣的養成、文明素養的提高,需要正向引導和反向約束的共同作用。在嚴格執法的同時,各有關部門也在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在《若干規定》精神的指導下,“疏堵結合”化解不文明頑疾。
2022年6月起,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全市范圍內推動“三選一”交通違法教育懲戒,對民警現場查獲的輕微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或不文明行為違法人員,可從“接受違法處罰、接受宣傳教育、參與文明交通勸導志愿工作”三項措施中自選一項作為教育懲戒。一些市民通過親身體驗,在思想態度上有很大轉變,更加自覺抵制不文明交通行為。
廈門市執法局積極推動社區養犬治理方式創新,會同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開展“流動養犬辦證服務車”進社區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分別在五緣灣北社區珊瑚海小區、綠家園、興隆社區等多個小區舉行文明養犬執法宣傳活動,現場協助辦理犬證1000余本,促進了社區居民依法養犬、文明養犬意識提高。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違章停車、占道經營等不文明陋習的治理,有關部門進一步轉變執法方式,讓執法既有法度又有溫度——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針對夜間和白天、工作日和非工作日、高峰期和平峰期等不同情形,根據違法停車對道路交通的影響程度給予適當的處罰。從“即拍即罰”向“先勸后罰”執法新方式轉變,即先向車主發送違法停車提醒短信,提醒后10分鐘內按要求駛離的不予處罰。
廈門市執法局探索推出《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于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制度的意見》,建立首次違法、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的機制。接到《警示告知書》的商家普遍表示,這樣的執法十分人性化,既讓大家有了改錯的機會,對相關法規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承諾以后不會再犯。(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