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整潔的道路,井然有序的車流,文明禮讓的市民;別具風格的公園和綠地,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目及之處,文明新風潤澤城鄉,讓三明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煥發出獨特的精神魅力。
今年以來,三明市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抓手,常態長效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鄉品質,一件件惠民舉措的落地實施,將文明融入城市肌理,不斷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和文明內涵。
曹建平 攝
懷為民初心
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起點東霞社區內,一場以“文明實踐日 黨員帶頭行”為主題的常態化文明志愿服務創新活動,正在常態化地開展。
“每月一次到掛點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零距離傾聽群眾心聲,為百姓排憂解難,群眾滿意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這是三元區商務局年輕黨員馮順鑫的心聲。
群眾需求就是黨員干部工作的著力點。一年多來,三元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干部紛紛響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號召,深入掛點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林文斌攝
踐初心、優服務、樹榜樣。黨員干部深入社區開展環境整治、文明宣傳勸導、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神經末梢”向社區村居延伸拓展。
隨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常態長效開展,三明城市整體競爭實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逐年攀升,文明在常創中常新。
堅持把老百姓所呼所想作為三明文明創建的出發點,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經得起人民的考驗,作為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初心”,這是三明文明之花常開不謝的法寶。
近40年來,懷著一顆顆赤誠初心,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一任接著一任干,三明市不斷夯實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基礎,擦亮文明名片,打造文明新高地。
行惠民之舉
4月初,三元區列東街道杜鵑新村內最后一片柴火間被順利拆除,這標志著歷時16個月的二路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接近尾聲。
“活動場地增加了,拆墻增綠讓小區更漂亮,新增的停車位緩解了停車難題,改造后的老小區,真是越住越舒心。”家住杜鵑新村4棟的居民鄭麗仙臉上綻開了舒心的笑容。
居民的舒心笑顏,源自三元區列東街道去年以來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
為改善居住環境,列東街道堅持“先民聲,后提升”理念,統籌力量,共拆除柴火間1370間,在拆除的空地上,新建了綠地、停車位、游樂設施,實現了雨污分流、強弱電下地。扎實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老小區的居住品質得到了全面提升,二路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惠及住宅58幢,居民2260戶。
菜市場也舊貌換新顏。“真想不到,如今的紅杏市場變化這么大,干凈整潔,價格實惠,買菜跟逛超市一樣,購物環境很舒心。”市民王美馨很喜歡改造后的紅杏市場。
三元區紅杏市場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為改變設施老舊“臟亂差”的現狀,三明市于今年2月啟動了紅杏市場整體提升改造工程,對攤位通道、燈光照明、排污管網等場內外設施實施改造,經過兩個多月提檔升級,4月30日,紅杏市場煥顏開市,一舉躍升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為了讓市民的“菜籃子”拎出幸福感,三明市還先后對三鋼山頭市場、小高爐市場等7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煙火氣交織文明風,“干凈、整潔、規范、有序、文明”成為了市場的文明新標簽。
揚利民新風
“我嫁女兒不是賣女兒,不能讓高價彩禮成為阻擋青年追求幸福婚姻的攔路虎。”5月1日,大田縣謝洋鄉仕福村在外黨員老林“零彩禮”嫁女兒的事,在當地引發熱議。為愛“減負”、為愛“松綁”,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家風,引領構建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民風、鄉風和社風。
今年以來,三明市根據省市關于高價彩禮相關工作要求,深入開展移風易俗、遏制高價彩禮和鋪張浪費亂象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
市委文明辦組織相關單位,深入11個縣(市、區)的68個鄉鎮和204個村居,訪談群眾近1500人。通過隨機入戶走訪,與近期婚配家庭和當地村兩委干部座談等方式,對三明市彩禮情況進行調查,形成內容翔實的調研報告,為推進三明市鄉村振興、移風易俗治理提供了決策參考依據。
針對鄉村地區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單一的現象,三明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發揮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送關愛 文明實踐樹新風”等文明實踐活動,送理論政策下鄉、精神文明下鄉、惠民服務下鄉,讓群眾以不同形式感受文明新風尚,在沉浸式體驗中提升精神風貌。
今年1至4月,市委文明辦聯合宣傳部、文旅局開展“玉兔迎福賀新春”文化服務進萬家云展播活動,共吸引68.5萬人次點擊參與;運用“文藝+宣講”“活動+宣講”等形式開展各類宣講活動980余場次,受眾17.8萬余人次。
高杰生 攝
民生改善穩步推進、幸福指數步步提升,三明市將繼續常態化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城市環境面貌、形象品位實現新的迭代提升,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讓群眾的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睿 通訊員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