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獅市推廣實施“文明實踐”積分制工作方案(試行)》印發,明確從5月起,石獅市將在全市推廣寶蓋鎮“鄉風文明”積分制,并依托“i石獅”智慧平臺建設“文明實踐”積分系統,全域試行“文明實踐”積分制,以數據化賦能文明創建常態長效,創新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質量和水平。
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創新,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廣大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石獅部分鎮(村)試點的“鄉風文明”積分制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
以寶蓋鎮為例,2019年6月起,寶蓋鎮以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微信政務改革和二維碼門牌推廣為契機,在全省首創“鄉風文明”積分制。積分事項包括善行公益、移風易俗、中心工作、表彰獎勵四大類20個小類、50多個加分項,從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文明公益行動,延伸拓展至參會建言、配合項目建設、參與群防群治等基層治理多領域。多年的基層實踐顯示,寶蓋鎮通過“鄉風文明”積分驅動,推動群眾“要你做”這種被動式的治理方式向“我要做”的群眾自覺轉變,形成自發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同時,以鄉風文明積分為線,將基層治理各個領域串聯起來,營造更加濃厚的鄉風文明,推動形成正能量的大聚變,進而帶動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
正是看到寶蓋鎮“鄉風文明”積分制的良好效果,石獅市著眼于全局、立足全域,開始試行“文明實踐”積分制,讓鄉風文明的“盆景”逐漸變成一片“風景”,這是石獅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是創新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質量的一個暖心之舉,助力社會文明攀上一個新水平。
鄉風文明建設始終是一個動態和發展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同樣是施行“積分制”,不同的鎮(街道)、不同的村(社區)存在不同情況,在制定具體的評比細節時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最大程度調動村(居)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從自己和身邊人的變化,切實感知文明鄉風的形成,這不僅給每個家庭帶來了好處,更為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是鄉風文明建設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令人欣喜地看到,石獅“積分制”的運用實踐不斷深入,極大推動文明鄉風和鄉村治理。當然,推動“積分制”也是一種階段性的手段,最終還得依靠每個人的文明自覺,才能形成更高水平的文明風尚,更好助力鄉村振興。(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