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廈門市同安區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政治任務,以重大主題宣講為抓手,常態化開展形勢政策宣講活動。
為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走深走實,同安久久為功培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宣講品牌,不斷鞏固壯大各類宣講陣地,探索創新宣講工作模式,構筑立體宣講矩陣,有效提升宣講的廣度和深度,讓黨委政府的聲音更加鮮明有力。層層帶動學、時時開宣講、處處有氛圍的學習格局已經在同安形成。
建強隊伍
“金話筒”傳播好聲音
日前,在全省校院系統現場教學精品課評選活動決賽中,同安區委黨校高級講師沈麗英憑借課程《習近平同志兩上高山的初心之路》,榮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組一等獎第一名。據悉,沈麗英連續兩年獲此殊榮,不僅是同安區成功孵化名師宣講人才的典范,也是同安區建強宣講隊伍的生動縮影。
為深入學習、準確領會、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全方位傳播黨的聲音,廈門市同安區整合資源、廣選人才,聚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特色鮮明、群眾認同,結構穩定、樂于奉獻”的宣講員隊伍,努力提升宣講質量效益。
為壯大宣講隊伍,同安從區委黨校、教育系統,以及涉農部門的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創業致富能手、鄉土人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合作社負責人等遴選優秀宣講員,讓“小角色”成為宣講“主力軍”。
高定位打造的鄉村講師團,成為同安理論宣講隊伍中的一抹亮色?!?018年12月13日,我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鄉村講師團,挑選出30多名優秀宣講員,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等話題深入8個鎮街、141個村居巡回宣講。”同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安區根據宣講主題和內容要求,結合區情實際,將鄉村講師團分設為理論宣講、農業科技、民生服務、農村管理等4個專業小組。這支隊伍已連續獲得“全省基層特色宣講團”“全市理論宣講輕騎兵優秀品牌”等榮譽。
值得關注的是,同安區還成立全市首個宣講名師孵化中心,匯集102名宣講員組建新時代黨的理論政策宣講師資庫,通過開展傳幫帶“星火工程”系列等,高質量開展靶向培訓,推動宣講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宣講質量進一步提升。
創新形式
“宣講+”接地氣聚人氣
“以彭德清將軍為代表的革命先輩,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留下了很多光榮事跡……如今,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倍加珍惜。”在同安區汀溪鎮半嶺村村部,一場由同安區鄉村講師團成員、原汀溪鎮文化站成員劉良陣帶來的黨史宣講正在進行著。
四周圍繞著村民,劉良陣結合村居發展故事,穿插閩南話俚語,聲情并茂的一番講述,勾起了現場聽眾的興趣。
為了讓宣講內容接地氣、有成效,同安推動“宣講+百姓需求”,圍繞重大理論、民生保障、鄉村振興、城鄉建設、綜合治理、教育辦學、文明交通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基層宣講。通過推行“菜單式”學習模式,由基層單位“點菜”,宣講教員“送菜”,打破傳統宣講模式,深入田間地頭、村頭院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受到廣泛好評。
以“宣講+線上宣傳”,同安推動更多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同安發布”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全媒體平臺設立學習專題欄目,打造宣講“云課堂”,在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等平臺推動廣泛傳播……同安推動“報告手上讀、精神隨時學、經驗大家談”,讓基層理論學習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氛圍更濃、實踐更有力。
在同安,“宣講+文藝服務”則讓理論宣講更加喜聞樂見、更聚人氣。《褒歌調·茶鄉來了總書記》、答嘴鼓《講阮兜》、薌劇《賢相蘇頌》……同安將宣講與文藝節目結合起來,編排了一批具有宣傳教育功能的文藝節目。此外,一支由30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文藝志愿服務輕騎兵,以“街頭快閃式文藝演出”等服務模式,將黨的理論、新聞熱點、身邊好人好事等內容嵌入文藝表演,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培育品牌
持續弘揚主旋律
在同安雙溪之畔,同新路古榕樹下,一處精心布置的講古場古香古色。每周,這里都有數場宣講活動熱鬧開場,以古今結合、老少咸宜的“講古仙”方式,用“閩南語+普通話”雙語講述,同安文化、黨史故事、普法宣傳等在這里抵達更多群眾。至今,“雙溪講古場”宣講平臺持續開展講古活動500多場次,還榮獲2021年廈門市“最美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鄉村講師團把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帶到農村、社區;“文藝輕騎兵”以文藝魅力寓理于情、寓教于樂;富有閩南特色的“雙溪講古場”講出更多黨的好聲音;還有同安創新的“高山上閱讀”項目平臺將宣講送上山區、送到鄉間,累計服務高山上群眾4000余人次,志愿服務時數超1.1萬小時,真正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借助全領域宣講隊伍、富有同安特色的宣講品牌,學習熱潮持續在同安涌動,更好地凝聚全區奮進力量,助推同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更令人欣喜的還有,借助鄉村講師團,新思想、新政策、新理念更加深入農村、社區,服務鄉村振興、征遷大局等重點工作,引領著鄉風文明優化。據了解,近年來,同安區紅白喜事簡辦新風逐漸成形,民俗日逐步轉變為文體活動日、傳統文化傳承日,全區群眾節約開支13.8億多元,群眾移風易俗滿意率高達99.0%,被省紀委列為“做得較好的區”進行全省通報表揚。
理論宣講在同安“活”起來、“熱”起來、“實”起來,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余雪燕 楊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