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叢竹書院、德濟門遺址、莊國禎侍郎第……近日,一百多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兵分四路,穿梭在古城大街小巷,打卡古城文脈實踐區,探尋家風、書香、非遺、廉政四條文明實踐文脈線路。
“我們邀請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以及青少年志愿者們一起參加‘大手牽小手·傳承文明一起走’古城文脈實踐活動,希望能通過以老帶新的形式傳承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風貌,講好古城古街故事,傳遞文明新風。”鯉城區委文明辦主任饒琨妮介紹道。
活動現場。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學生為主角 用心推介古城文脈實踐區
“蘇廷玉因提倡‘做好人、說好話、讀好書、行好事’,被稱為‘四好名宦’,每到一處為官,他總是把百姓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活動當天,來自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的學生志愿者們成為主角,繪聲繪色地講述古城文脈實踐區每個景點的故事。
今年10歲的洪鋮恩同學是負責“廉政文明實踐文脈線路”景點的講解,為了當好這次講解員,他從一個月前便開始準備。除了熟悉各個景點的材料外,他還利用周末時間與爸爸媽媽一起實地走訪各個景點,了解各個景點背后的故事,在寫講解詞時,他還加入自己實地走訪時的親身感受。
小志愿者認真介紹。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供圖
“我與古城講解員阿姨一起帶著老師、同學以及不認識的叔叔阿姨們逛古城,向他們詳細介紹身邊的景點,讓我非常有成就感。”洪鋮恩告訴記者。他給自己當天表現打了8分,并將2分的進步空間留給以后,希望自己可以帶著同學、朋友一起逛古城,更大方地向他們推介古城文脈實踐區。
“這樣的活動體驗感更強,將古城文化與文明實踐體驗相融合,讓學生們在走訪中感受古城的歷史厚度與文化魅力,培養學生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副校長吳婷婷評價道。接下去,學校將引導學生打卡古城文脈實踐區,共同傳播古城歷史文化、傳遞鯉城文明新風。
活動現場。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供圖
游客變粉絲 探尋古城新時代文明印記
景點前,小志愿者們的義務講解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聆聽。“專業”“生動”的講解吸引不少游客用手機拍照記錄,有的游客還變成粉絲,一路跟隨、走街串巷,他們很高興能遇見小講解員們,在孩子們的帶領下,看到不一樣的泉州。
“把景點與文明實踐場所串聯起來,這樣的游覽線路非常新穎,跟著小志愿者們一路走,不僅讓我們深入了解景點背后的故事,也讓我們發現古城街巷里處處有文明,值得點贊!”來自三明市的林先生告訴記者。除了參觀天后宮、德濟門遺址、李贄故居等景點,他還走入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也是他此次泉州游的額外收獲。
在三朝巷,“火鼎公婆”表演吸引志愿者、市民游客圍觀。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來自漳州的黃女士也為小志愿者們點贊,細心的她發現小志愿者們除了介紹景點外,還會時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非常有禮貌,這樣的行為讓她留有很好的印象。她期待,下次帶朋友來泉州游玩時,還能與小志愿者們偶遇。
“文明貴在養成、重在實踐,我們也希望吸引更多學生、家庭、市民游客主動參與到文明實踐活動中來。”饒琨妮告訴記者,接下去,四條文明實踐文脈線路所在的街道將積極與轄區內文明校園、社區復興少年宮聯動,開展“大手牽小手·傳承文明一起走”古城文脈實踐活動,讓文明實踐在鯉城區蔚然成風。(東南網 鯉城區委文明辦 施遠圻 蘇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