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4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人勤春來早,植綠正當時。每年這個時候,我國從南到北漸次掀起造林綠化的熱潮。今天,我們一起參加植樹,就是號召大家都行動起來,既在廣袤祖國大地上種下片片綠色,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設美麗中國。(4月5日《人民日報》)
植樹造林是一項關系國民長遠利益的偉大事業。新中國成立伊始,森林覆蓋率僅8.6%,風沙、洪水、鹽堿地等各種自然災害困擾著人民的生產生活。1981年以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華夏大地蔚然成風,通過全社會共同參與造林綠化,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達194.93億立方米,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使我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為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身體力行,拿起鐵鍬和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植樹造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應樹立起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都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其意義還在于通過植綠護綠,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植樹,一方面是可以讓孩子有戶外勞動的體驗,品味勞動的艱辛與光榮;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增強環保意識、愛綠護綠意識。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的孩子,從小要熱愛勞動,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孩子教育,跟植樹一樣,一開始就要豎正,否則就會長歪。這種意識和理念,同樣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幸福不只是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多一份綠色,就會多一份健康;植下一份綠色,就會收獲一片藍天。增強環保意識、愛綠護綠意識,就是要讓綠色理念植入我們的心田。我們既要以更高的熱情、更強的擔當、更多的形式,加快造林綠化力度,履行植樹義務和增綠責任,同時也提醒我們,諸如賞花途中攀枝折綠、樹上留痕刻字、隨意踩踏草坪以及在樹干上系繩子晾衣被等不文明行為,也要引起大家的反省,真正為護綠盡到一份力量。
大自然中的綠色,是人世間最美的一種顏色。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植下一棵樹,就意味著在我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常懷愛綠之心,常施護綠之行,我們的家園才會綠意盎然,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