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福州市委文明辦指導,共青團福州市委員會與市城管委聯合主辦的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在晉安區王莊南湖公園設主會場。以學雷鋒月為契機,此次活動主題為“學習雷鋒好榜樣,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是福州市持續推進的垃圾分類“一月一主題”活動,旨在推動垃圾分類提質增效,攜手共創綠色低碳、和諧宜居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分類宣傳多樣化
25日9時,一批共青團員參觀位于王莊南湖公園的垃圾分類科普館,專家講授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知識。
現場下著雨,卻擋不住館外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熱情。只見展位一字排開,志愿者向過往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市民積極參與有獎問答等垃圾分類互動游戲。幾名師生當場演示將塑料瓶制作成多肉植物的種植盆,讓垃圾變廢為寶。
本月是學雷鋒月,福州市委文明辦組織各市直單位、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社會志愿服務組織等,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將垃圾分類宣傳納入其中,更好地服務群眾。福州團市委近兩年持續牽頭組織開展“美麗新福建·青春在行動”系列充滿創意的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帶動更多青少年參與到垃圾分類志愿宣傳服務活動中來。
活動現場,福州市閩江學院附屬中學學生代表向全市家長和學生發出倡議:爭做垃圾分類實踐者,讓垃圾分類成為每個人的自覺習慣;爭做垃圾分類宣講者,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爭做垃圾分類監督員,形成“人人監督、家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爭做垃圾分類志愿者,主動參與居住社區、單位、學校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和主題實踐活動。
當前,福州市晉安區象園街道全力打造垃圾分類省級示范片區,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智慧管理新模式。該街道建設數據化監控督導平臺,對垃圾分類的前端投放、中端運輸實行全過程智慧化動態監管。目前,象園街道轄區100個垃圾分類屋亭、18個收運站點均已實現數據自動化采集及信息化管理監管全覆蓋。
探索分類物業自治
近年來,在福州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在住建部考評排名位列全國大城市第一檔。
在25日舉辦的福州市一季度垃圾分類現場推進會上,福州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福州市垃圾分類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推進垃圾分類物業自治,目前福州市鼓樓區已率先鋪開這項工作。
省內外參觀團來到福州市鼓樓區恒力城小區,觀摩物業自治管理模式。據恒力城物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小區推行垃圾分類物業自治后,物業公司安排保潔和保安人員加強巡查。定時定點投放生活垃圾且分類準確的居民可累積一定積分,用于兌換垃圾袋等小禮品。針對誤時投放問題,街道引入智能破袋機,業主“刷臉”后分類投放垃圾,設備會自動破袋。對于誤時投放次數較多的居民,物業公司會派人上門宣傳勸導,必要時城管執法人員也會進行行政處罰。
推廣智能化收運
垃圾收運也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環節。在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世家了解到,該小區采用智能化收運模式,安排小型壓縮車避開高峰時段和居民休息時段靠近垃圾屋收運作業。垃圾桶智能芯片與車載網關完成讀卡操作,同步傳導收集信息至城管及企業智能平臺。垃圾桶很快收進分類屋,做到“車到桶出、車離地凈”。
“智能化收運模式提高了垃圾收運作業效率,避免垃圾桶在路面停留時間過長產生異味、影響交通等問題,提高整體市容感觀,也解決了垃圾溯源問題。”福州市鼓樓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目前福州市鼓樓區300個物業小區的垃圾分類屋亭已全部移交物業管理,由物業企業安排分類督導員在崗督導、桶袋購置及設施管養等;無物業小區暫由環衛一體化企業承接過渡。同時,福州市鼓樓區推進積分制平臺建設,通過一戶一碼實現追溯到戶、全民監督。
福州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提出,各區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方案,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快社區、物業自治進度,完善智能監管設備配套,推動分類管理質效和社區治理“雙提升”。福州市城管委環衛中心將加大對各區垃圾分類工作的督查力度,每月進行檢查通報。(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