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近日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福建省共有58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福州市連江縣琯頭鎮長門村、漳州市龍海區隆教畬族鄉鎮海村等榜上有名。(3月21日東南網)
傳統村落見證了鄉村農耕文明發展的歷史,多彩的民俗民風在古村洋溢,特有的鄉村建筑述說鄉村的前世今生……要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最美鄉村,需多為傳統村落注入“源頭活水”,讓古村講好福建的發展故事,為鄉村振興大寫詩和遠方。
傳統村落如何留住鄉風鄉韻鄉愁,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一方面,要保留傳統古村中的“古”,注重延續鄉村脈絡肌理、文脈風貌,將古村、老街、古建筑建檔立冊、重點保護,充分展現古村“十里不同風”的地域文化特色,厚植鄉土生命力、煥發農村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從鄉村歷史變遷、農耕文明發展中,深挖提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強有機融合,推動本土化落地。
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應打好“農+文+旅”融合牌。推動鄉村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繁榮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亟需讓傳統村落在文化強市建設發展作用,不僅要將這些古村現保留的古街區、尚有的老建筑加以活化利用,更要將這些傳統村落的老作坊、老商業盤活,將其作為農文旅的活力因子,通過傳統的廟會、還原老手藝等方式,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打響古村品牌發揮農文旅的重要作用。
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統籌+保護”要齊頭并進。相關部門不僅要做好傳統村落的鄉愁鄉韻保護,更要統籌做好安全、生態、資源、文化的一體化保護機制,在守住“古”的空間上,更加注重其對鄉村振興發展增加能生動力,通過努力做好保護古村根基的同時,更要通過在古村打造鄉村宜業空間,整理低效用地、盤活閑置資源,融入周邊城鎮產業創新集群,承接產業和功能溢出,推動古村強村富民。充分發揮古村農民主體作用,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鄉村規劃、項目建設和設施管護,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年輕人、優質勞動力成為古村“新農人”,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古村之間更要多方聚合,為古村高效能匯聚多元合力,以此推進古村為“錦繡江南魚米鄉”上大寫更美的“詩”和“遠方”。(倉山區委文明辦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