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春風煦暖。寧德市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暖星工坊”教室里笑聲盈盈,多位自閉癥青少年在志愿者老師周珍霓的溫柔引導下,努力克服互動障礙,嘗試通過言語表達意愿。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或孤獨性障礙,是一種影響多個發育領域的終生性疾病,患兒因永遠沉浸在自己的星空中,在夜空中獨自閃耀,又被稱作是“星星的孩子”。2015年,在一次志愿活動中,寧德師范學院教師周珍霓偶然接觸到自閉癥兒童,自此便開始漫長的自閉癥群體關注、幫扶之路。“最早也是無意中走進這個群體,我比較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對這些孩子心里更多的是一份心疼,想著能盡量多幫上一些忙。”周珍霓回憶說。
觸動于心,外化于行。同年,周珍霓主動申請加入寧德市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在幫扶實踐中,她不僅身體力行傳播和踐行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還積極發動身邊人加入志愿幫扶隊伍,為自閉癥兒童帶去溫暖。由于總是盡力為孩子們爭取,為家長考慮,她逐漸成長為寧德市關注自閉癥青少年的志愿者負責人。近年來,周珍霓組織開展助殘志愿服務活動近千場次,積極引導并帶領學生參加助殘志愿幫扶工作近3000人次。
經過周珍霓的不懈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寧德市自閉癥青少年社會融合支持體系初步建成:“星·同心”關愛中心落地寧德市體育中心,為自閉癥青少年公益課程和活動提供了場地支持;“暖星工坊”成功幫扶14位殘疾青年實現輔助性就業,實現了寧德市自閉癥青年就業率零的突破;在農工黨寧德市委會的支持下,她撰寫的《關于建立并完善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議》社情民意被全國政協采用,寧德市特殊需要兒童普校融合教育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在市委統戰部、市殘聯、市教育局等多部門的共同支持下,連續開展了兩屆寧德市小學融合教育推進活動,市教育局將“融合教育”專項培訓納入新教師培訓系列,有效構建了隨班就讀師資的專業提升;在市慈善總會的支持下,“星·同心”融合教育支持項目落地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署前校區,“融·合”資源教室、“融·樂”團輔室、“融·愛”陽光加油站以及“融·創”屋頂農場已于去年10月順利落成交付使用,極大地優化了融合教育支持的硬件環境。
此外,周珍霓還組建了融合教育教師志愿服務隊,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融合教育師資系列培訓以及“尊重生命多樣性”課程建設。(閩東日報記者 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