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文明在鄉村振興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動著鄉村振興的不斷前進。
文明之花,煥發鄉村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提升居民的文化素養,加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推動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切實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和農民道德水平、法治觀念。通過開展文明宣傳活動,例如,開設法治講座,建設文化休閑廣場,舉行文藝匯演等。同時,加強網絡監督管理,發展健康網絡文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宣講活動,將鄉村振興發展落到實處。
文明之花,煥發鄉村新風尚。倡導和宣傳現代化社會的新風尚,移風易俗一直以來都是需要在農村地區切實落實的一項重大任務,利用多媒體手段加強政策及科學觀念宣傳和教育,設立“鄉風文明宣傳欄”,要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強法治宣傳力度,提高居民對法律的意識,開設法律大講壇,廣播法律法規,讓法律深入人心。加強精神文明引導,倡導移風易俗新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良好美德,弘揚社會正氣,破除社會陋習。鄉村新風尚需要良好的習慣造就,自覺維護公共環境是每個居民應盡的義務。
文明之花,煥發鄉村新作用。發揮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用,是時代所需,是群眾所盼,是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措施。要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制定村規民約,打造多功能平臺,因地制宜開展文明宣傳活動,更好推動農村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要進一步豐富法律在鄉村法治建設的作用,不斷創新宣傳方式,激發廣大居民投身于鄉村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化建設中。
鄉村振興發展堅持以法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起抓,既要貫徹落實物質文明是否滿足當前農村居民的生活必須,又要在精神文明和法治文明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多措并舉,建設法治宣傳基礎設施,制作通俗易懂的法治宣傳標語。法治宣傳的力度越大,居民對法律的了解越多,辦事的效率就會有所提高,鄉村法治治理就會邁向新的臺階。讓法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實現聯動,讓鄉村振興發展得到良好發展。(閩侯縣委文明辦 武增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