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15日訊 為實現小區改造提升和長效管理的“無縫銜接”,福州鼓樓率先在全省探索設立老舊小區共建基金,為小區存下“養老金”。截至目前,鼓樓區溫泉街道已全面完成57個小區共建基金收繳工作,以“四抓四促”為老舊小區“駐顏”。
抓黨建引領,以頂層設計促基礎夯實
如何邁出第一步,按照什么樣的工作總基調謀劃推進,成了擺在街道眼前“必答題”。健全組織架構。按照“街道抓統籌、社區抓推進”,搭建指揮協調體制機制,并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優化,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織牢行動網格。以目標任務清單化為總抓手,以服務管理網格化為切入點,進一步細化社區網格,采取包人到樓、到梯、到戶,推動共建基金籌集工作由點及面拓展。提升業務水平。街道多次組織物業站、社區集中學習業務知識,各社區書記帶頭學習業務,定期組織召開內部交流會,針對群眾疑問多、關注大的問題相互交流,為后期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抓宣傳動員,以精準對接促問題解決
明確工作方向后,接踵而至的問題是,如何讓居民“掏腰包”,溫泉街道多措并舉出實招,多管齊下求實效。急部署快動員。由街道主要領導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抽調干部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錯峰蹲守小區,或擺攤設點宣傳相關政策,或掃樓入戶一對一講解。線上線下齊發力。一方面通過街道公眾號、社區幸福通、小區業主群等線上平臺,廣泛宣傳設立共建基金帶來的設施改善、品質提升等益處,讓“花小錢辦大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居民懇談會、入戶上門等面對面形式,講解政策消除居民疑慮,邀請居民代表參與監督,爭取居民群眾支持。黨建共建聚合力。促進基層黨建優勢力量下沉,發揮小區黨員“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作用,并吸納業委會、小區黨支部、熱心居民組建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和群眾中間,開展“組團式”服務活動。
抓民生關切,以凝心聚力促攻堅克難
共建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面對一些群眾的困惑、不解和抵觸,街道社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好政策解讀,消除群眾疑慮,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全面鋪開集中攻堅。街道周例會通報各社區進度情況,形成比學趕超氛圍;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研討,共性問題街道統籌協調,個性問題社區因地制宜,包會分管、業務分管齊抓共管。分類攻堅逐個突破。對進度落后的小區進行逐戶研判,采取包人到樓、到梯、到戶,形成統籌協調有人管,具體跟進有人抓的管理體系,在社區網格員推進基礎上,街道工作專班也協調助力推進。特別是瓊河社區武夷晶都小區,從社區無法入戶、居民不接聽電話等到超額完成共建基金繳交工作,為改造增添內生動力。
抓優質服務,以機制建設促長效管理
完成籌集工作只是個開端,如何用好共建基金,解決老舊小區長效管理問題,才是關鍵所在。接受群眾監督。由家在鼓樓小區事務服務中心實行單獨建賬管理,公開資金流向;由社區受理和審核共建基金使用申請;由街道做好復核及監管工作,主動接受區房管局抽檢及群眾監督。做好跟進服務。街道商請城投公司、工業園區和設計單位,召集各社區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質量回頭看,現場跟班學習;加強對在建項目的日常巡查,結合群眾反映問題,及時發現并整改存在問題,避免返工影響工程進度,增強群眾居住體驗。
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發展相系。下一步,鼓樓區溫泉街道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把民生新舉措落到實處,讓民生新圖景變為現實,依托家在鼓樓小區事務服務中心,鼓勵引導轄區內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后實施長效管理,為轄區居民造就“滿意家園”,讓家在鼓樓的群眾越來越幸福。(鼓樓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