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青”力量 集美新“雷鋒”
在田間地頭,他們揮起鋤頭,收獲希望,帶領孩子們以農耕助農,快樂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在地鐵內外,他們扶老助弱,幫運行李,將愛裝滿開往“春天”的車廂;
在社區、在公園,他們守護“星兒”,以愛換愛,用青春陪伴,幫助“星星的孩子”融入社會……
在人文集美,文明之風勁吹大街小巷,文明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152091名實名注冊志愿者、1518個志愿服務團隊、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6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44個志愿服務驛站……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閃耀著嘉庚故里的文明光輝。
在學雷鋒月到來之際,我們聚焦集美志愿者,認識一群過去一年里涌現出的集美“青”力量、新“雷鋒”。
援農助學 大愛跨越山海
拿起鐮刀、揮起鋤頭,同學們化身小志愿者,在大志愿者的指導下,幫灌口鎮田頭村的農戶收割四時農作物。花生、芋頭、蜜柚滯銷了,他們幫忙采收外,還幫著銷售,甚至自掏腰包購買。
親子助農僅是集美“益童幫”愛心助學隊開展“體驗農耕 塑造品德”勞動教育的一個面向。這支44人的志愿隊,主要以青海、江西、廈門本地村居兒童為服務對象。他們組織的愛心衣物專車,直抵青海,將夏衣、冬裝、圖書送給當地的孩子,讓愛跨越山海;他們鏈接愛心人士和公益單位,開展助學幫扶,一對一資助困境兒童;他們鏈接公益師資,開設公益課堂,推出紅色教育、素質教育、戶外拓展等課程,讓留守兒童豐富技能,增強城市歸屬感。
薛海燕是這支志愿隊的“領頭雁”。她說,希望通過系列活動,啟發兒童的公益之心,互相幫扶,心手相連,為集美志愿服務的發展埋下更多種子。
溫暖隨行 將愛裝滿地鐵
“您好,地鐵班車還有5分鐘到站,前方就是安檢口。”拎包助行、扶老協弱、答疑指引,在地鐵廈門北站、園博苑站站廳內外,經常會看到這些暖心、奔忙的紅色背影。他們是集美地鐵平安志愿者服務隊。
倡導文明出行,這支服務隊定期組織志愿者,為出行的市民游客提供指路、文明乘車引導、輪椅幫助等服務。他們還積極充當“導游”,熱情地向外地旅客介紹地鐵沿線景點、文化場館及餐飲名店等,讓他們感受愛心廈門的溫度。這支隊伍還經常在地鐵站周邊,規整無序停放的非機動車,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讓出行更溫暖、更有序、更文明。
集美軟件園站派出所民警翟正剛是這支隊伍的負責人。他說,服務隊秉承“一路用心暢你行”的服務理念,用心用情溫暖著每位乘客,讓愛裝滿車廂,在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同時,也展現志愿者朝氣蓬勃的良好形象,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雷鋒精神。
青力暖星 以愛照亮星娃
“哎喲!我的牙真疼呀!”手偶劇《沒有牙齒的老虎》正在上演。一只只有趣的手偶動物,在志愿者們靈巧的雙手和充滿童趣的演繹中,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
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孤獨癥兒童,也叫“星星的孩子”。在集美區銀江路志愿服務驛站的組織下,“青力暖星”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組建成立,常態化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用“青和力”陪伴“星星的孩子”走出封閉的世界,擁抱溫暖有愛的社會大家庭。在200多人次的志愿服務中,志愿者打造特色課堂,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精美的玫瑰花面點;繪聲繪色地為孩子們講述繪本故事;牽著孩子們的小手走進公園、景區,欣賞自然風光、探索自然奇趣……
志愿隊現有青年志愿者40余人,目前集美各大高校和單位的青年志愿者仍在不斷加入,努力實現志愿服務“所能”與星娃“所需”的無縫對接,也為星娃家長們帶去“喘息時光”。
點擊 打造志愿服務集美體系
近年來,集美區以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為抓手,創新探索愛心“110”志愿服務體系,帶動社會各界文明力量共同發力,通過群眾“點單”,志愿服務“派單”,精準調度志愿服務資源,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志愿服務領域省、市、區榮譽80余項,營造“來集美,做志愿;做志愿,找聯盟”的志愿服務氛圍,縱深推動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人文集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海峽導報 康澤輝 吳舒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