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8日訊 為進一步促進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家風傳承的關注和重視,寧化縣婦聯充分發揮單位職能,結合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面向婦女兒童群體廣泛開展家風家訓傳承文明實踐活動,成立紅土地上巾幗志愿服務隊260支,發揮“紅色娘子軍”榜樣力量,賡續紅色基因,培樹良好家風。
寧化縣婦聯舉辦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頒獎儀式
紅色基因永傳承
“韭菜開花一桿心,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割掉髻子也甘心……”赤日炎炎,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講解員向游客聲情并茂地講述了當年寧化婦女割掉髻子當紅軍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紅色山歌《剪掉髻子當紅軍》。
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這首紅色歌謠在寧化大地廣為傳唱。在革命的洗禮下,無數翻身婦女剪掉髻鬟,投身革命事業,踴躍成為“紅色娘子軍”,為蘇區的鞏固與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她們誓死保衛蘇區,譜寫著一段段傳奇贊歌。
為紀念這段紅色歷史,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長征精神教育基地內專設主題展陳——《寧化縣 ?萬里長征第一步》,展示了翻身得解放的蘇區婦女在籌糧籌款、制作布草鞋、參軍作戰等工作中的光輝事跡,展現了中央蘇區的巾幗風采。
紅色教育從娃娃抓起。寧化縣中小學積極組織師生走進該縣革命紀念館,讓學生從小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教育,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2016年4月,寧化縣實驗小學成立一支由20名學生組成的“紅色宣講員”志愿服務隊,他們利用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分批到縣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基地當小志愿者,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6年多來,該校已培育200多名“紅色宣講員”,開展志愿宣講600多次,真正讓紅色基因根植于孩子心中。
自1997年建館以來,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先后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福建省現場教學基地”“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福建省中小學生研學初中教育基地”等稱號。2022年5月,寧化縣革命紀念館被全國婦聯命名為“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內“剪掉髻子參加紅軍”展陳雕像
紅土地上孕育好家風
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多年來,寧化縣積極挖掘當地紅色文化、客家孝廉文化等,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孝廉傳承品牌,潛移默化讓干部群眾接受孝廉文化熏陶。寧化縣婦聯積極發揮傳統家風家訓的教育作用,通過連續組織開展“尋找優秀家風家訓”主題活動,深入鄉鎮 (街道)、社區、學校、企業等單位進行采風,尋找好家風、好家訓,并挖掘整理其背后的故事,在全社會營造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的社會氛圍。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寧化縣這塊充滿生機的紅色熱土上,新時代的寧化“娘子軍”們賡續蘇區血脈,正奮戰在各條戰線上建功立業,展示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風采。
司秀英生于1928年,曾參加抗戰婦救會,積極支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次赴朝支援前線,是一名有著75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勤儉節約,經常幫助困難鄰居,教育后人要牢記歷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2022年5月,司秀英家庭獲評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
11年來,“最美志愿者”張銀珠奔跑在寧化縣這片紅土地的公益路上,先后參加志愿服務1000多場次,帶動1000多名志愿者,幫助1000多名貧困孩子和150多名貧困母親渡過難關。私車公用、關愛貧困學子、無償獻血……私家車里程表上11萬多公里的行車里程,見證著她志愿服務路上的風雨彩虹。她先后帶動500多名志愿者參與各項志愿活動,讓這抹“志愿紅”紅遍寧化半邊天。在她的影響下,全家總動員,丈夫與女兒也參與到各項公益活動中來。張銀珠家庭獲評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淮土鎮團結村地處該縣西部,距縣城約25公里。2018年8月,返鄉大學生張小霞當選為團結村婦聯主席,積極創新婦女議事形式。依托黨日活動、重陽節等重要節點,她積極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提升村民的鄉風文明意識。2020年6月,團結村被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牌匾。2021年12月,張小霞新當選為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進一步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3年3月1日,寧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寧化縣委文明辦、寧化縣婦聯等單位聯合舉辦“清風廉韻 福潤客家”家風家教主題宣講暨《習近平走進百姓家》贈書活動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擔當。在寧化縣公安局翠江派出所,有這樣一群女警,她們都屬于一個統一的編隊——社區警務隊。2022年4月,寧化縣公安局翠城女子社區警務隊正式成立。她們經常走進社區,擔負起社區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組織安全防范、維護社區秩序、服務轄區群眾等工作,用心服務轄區群眾,倡導文明風尚,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清廉家風是抵御貪腐的“防火墻”。寧化縣婦聯從每個家庭“細胞”入手,倡導每個家庭讀一本紅色書籍、講一個家風故事;組織“明姐姐故事會”宣講分隊講述革命先烈的廉潔故事,讓廣大家庭從中受教育。同時,將古今好的家風家訓故事“搬”上縣級媒體和微信平臺,供廣大干部職工和家庭學習發揚。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土地上的“紅色娘子軍”像一陣陣浩蕩春風,染綠翠城兩岸,奮進新的時代。
(寧化縣婦女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