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東部新城 鄭永樺攝
文明風2月28日訊 壽寧縣城東區,綠樹成蔭,高樓鱗次櫛比,道路寬闊整潔,交通井然有序,人們穿行其中,仿佛走進一座森林。
近年來,壽寧縣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回信重要精神,樹立“滴水穿石、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理念,立足縣情,凝心聚力,以“生態”與“綠色”為主旋律,統籌推進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森林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三城同創”,通過一系列全縣創建活動,組織縣創城辦、城市管理、林業、公安交警、市場監督、住建等部門和14個鄉鎮,開展農貿市場、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車站出租車站點、廣場公園等“十個專項整治行動”,用鐵腕的手段割除“頑疾”,排解難題,消除隱患,努力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魅力山城。沿著蟾溪蜿蜒而下至東部新城入口附近,建成環湖木棧道,與湖水、廊橋、公園、廣場等共同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縣城面積小、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財政困難大,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持續了20多年,但我們的初心沒有改變,一任接著一任干。”壽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創城委一線總指揮李淑英說。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該縣把舊城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分階段實施,對街道兩側屬于公家的建筑用地與違章建筑用地做“減法”,只拆不建,用于建設停車泊位或綠化美化。為了解決“停車難”,縣城除了開放原政府大院和東區縣委、縣政府廣場為停車場,還拆除勝利街原看守所、解放街原屠宰場等用于建設停車場。目前,已建設村尾橋溪邊生態停車場、茗溪新區黃穆路口停車場、鰲陽中學地下停車場、中醫院停車場等,投入使用的車位3218個。“規范夜市管理,改變了我們長期‘打游擊’、與城管‘捉迷藏’的狀況,春節期間,我的攤位每天營業額都有5000元以上,既增加了收入,又減少環境污染。”近日,夜市一條街的攤主老陳對筆者說。夜市環境的改變,源于壽寧投入3000多萬元整治蟾溪、建設縣城東部新區夜景工程、治理縣城主干道和背街小巷環境、建設夜市一條街等。同時,當地將面積5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樓上兩層商場,改造成自產自銷集中區,設置70個攤位和75個售菜點。常在此買菜的吳女士說:“我在農貿市場買菜幾十年了,以前買菜擁來擠去,跟打仗一樣,現在的市場干凈、整潔,有序,體驗好多啦。”
“征途不已,奮斗不止,下一步,我們將聚力加大補短板力度,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知識,不斷規范市民文明行為,提升群眾文明素質,讓老百姓獲得更多幸福感。”壽寧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縣創城辦主任鄭毅雄表示。(壽寧縣委文明辦 鄭永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