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綜合性最強的榮譽稱號,是城市的一塊金字招牌。當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熱潮迭起,老小改造、主街扮靚、公園升級……無不推動著一座又一座城市文明水平更上新臺階。但同時也應當領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較為全面的綜合性工作,注定不能“偏科”,而是需要“內外兼修”。
聚焦“面子工程”,大刀闊斧換新顏。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創建文明城市其實就是“掃屋子”的過程。諸如主次干道道路破損、老舊小區破爛不堪等問題,都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明面”上的心腹之患,實在是如鯁在喉,不除不快。必然要加大城市“外貌”修復的資金投入,盡快啟動老舊小區翻新升級、網線電纜美化規整、城市道路白改黑等文明城市的“面子工程”,對城市硬件設施進行迭代升級,讓城市“改頭換面”。背街小巷、下水道、小區樓道這些點位堪稱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死角”“盲區”,然事無巨細,不為不成,即便是樓道衛生、野廣告等疥癩之疾,也必須著手施為。啟動專項計劃整治背街小巷,聘請城市設計師個性化定制改造方案,融入文化屬性,打造潮流街區、古韻街區等特色街巷,就是一項成功的舉措。各地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創新性推出“樓長制”“小廣告安家”等有益做法,同樣具備較好的借鑒意義。相信只要城市管理者善于因地制宜、堵疏結合,就一定可以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兼顧“里子工程”,細針密縷養內涵。城市的文明不僅體現在“大動作”上,同時也需要聚焦內涵、精研品質,用一些“微變化”來彰顯文明城市獨特的氣質風貌?!皺C動車斑馬線前禮讓,換回行人頷首致謝;文明交通志愿者烈日值崗,贏得群眾交口稱贊;垃圾隨意丟放未進桶,引來路人批評指正”,文明意識早已內化為廣大群眾的行為自覺,但仍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引導。比如上線“城市問題反饋平臺”,鼓勵廣大群眾以“隨手拍”的方式,化身“城市啄木鳥”,反映城市的大小問題,這既是在暢通民意的反饋渠道,也是在實行人民的監督職能,更是將城市品質打磨到毫厘。廣大市民群眾的文明精神,才是一座城市絕倫氣質的內蘊所在。只有廣大群眾樹牢創建主人翁意識,以龐大的精神文明動力推動城市文明創建,這項運動才算是擁有了可以依仗的根本力量。歸根結底,還是要以“繡花功夫”持之以恒做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助推廣大群眾整體文明水平再上新臺階,真正練好文明城市“內功”。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其外在“顏值”固然重要,可如果缺失了精神動力的內在支撐,就會暴露出“空洞的靈魂”。同樣的,假若一座城市擁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具備強大的精神力量,可卻“衣衫襤褸”,這也不能稱之為文明。如果說市容市貌、硬件設施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外功”,那么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人文氣息就是“內功”,只有“內外兼修”,雙管齊下,文明城市才更有品質,更具魅力。(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