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隊員列隊敬禮,歡迎一線隊員平安返回廈門。2月21日,廈門藍天救援隊16名隊員完成地震救援任務,從土耳其平安歸來,社會各界前往機場迎接。鮮花與掌聲、感動與熱淚,構成了一幅廈門勇士馳騁歸來的溫馨畫面。
同日00∶30,剛從土耳其撤回上海的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在上海對接完又一批物資后,獨自一人回到廈門的家。
這兩支廈門民間救援的旗幟性隊伍,此番在土耳其展示的救援和賑災力量,都得到了國際社會和國際救援同行的認可。廈門民間救援力量,再次完成國際救援任務,體現了廈門志愿服務的國際化和專業化。
廈門民間救援隊的成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路跋涉,從艱辛中一步步走向專業,一切始于2008。今日,讓我們一起回首廈門民間救援力量15年的成長歷程。
越來越好的裝備
12天前,廈門藍天救援隊16名隊員從廈門出發時,攜帶的裝備超過了1500公斤,各種專業的救援設備非常齊全。
晨報此前曾報道,廈門藍天救援隊帶往土耳其地震災區的無人機照明設備,照亮了土耳其救援的夜空,給各國救援隊提供了最好的照明服務,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廈門曙光救援隊此次帶往土耳其地震災區的生命探測儀等裝備,也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得到國際同行的點贊。各國救援隊紛紛向來自中國廈門的救援隊表示,要前來廈門學習和交流。
專業的指揮車、救援車、沖鋒舟、破拆設備、搜救犬……細數廈門曙光救援隊的家當,可以說已經武裝到了牙齒。記者曾經接觸過曙光幾支內地同盟隊伍,他們均對廈門曙光救援隊的裝備表示羨慕和欽佩。
時間回到2010年4月,青海玉樹,雖是初春,卻大雪飛揚。和本報記者同在玉樹賽馬場震后帳篷的廈門藍天救援隊,所攜救援裝備還相對簡陋,基本以挖掘工具為主,鮮見較專業或高科技的救援設備。
而在更早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少救援隊員在現場用雙手刨廢墟,用肩扛、用手拖,這樣催人淚下的場面,同樣記錄了當時剛剛起步的民間救援力量裝備上的單薄和無奈。
越來越好的專業度
裝備的先進可以為救援搶得先機,贏得更多的生機,而隊員的專業度則可以增加更多成功的可能。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廈門藍天救援隊出動21名隊員趕赴尼泊爾地震災區,同時攜帶北斗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前往。這是廈門藍天北斗應急救援指揮系統首次投入地震救援,也是廈門藍天救援隊首次出動國際救援。
攜帶車輛51輛,救援船艇34艘,2021年7月20日河南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由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擔任救災總指揮的全國曙光救援同盟河南救援救災團隊,用更專業的態度,給了救援最快的速度。
經過幾年的成長,廈門曙光救援隊已經建成高空、潛水、游泳、岸際、搜救犬等5個培訓基地,并成立相應的心理危機干預小組、潛水救援組、山岳(高空)救援組、搜救犬隊、水域救援組等。同時為其他救援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能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骨干人才,在救援隊伍專業度的提升上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此次土耳其地震災區,每一次認領挖掘任務后,廈門藍天救援隊隊長水草都會召集隊員進行現場情況研判,并做出分工布置后才迅速進行挖掘作業。有國際救援同行主動表示要找時間到中國廈門來拜訪廈門藍天救援隊,學習更專業的救援技能。
另外,來看一看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的頭銜:應急管理部社會力量專家組成員、廈門市應急管理局專家組副組長、全國人道救援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人道救援教官組組長、國家注冊危機干預師……廈門民間救援優秀隊伍的領軍人物,已經紛紛成為了專家。
越來越好的心態
12天,挖掘出43名遇難者的遺體,無一有生命跡象。每一次列隊向包裹在毛毯里的遇難者鞠躬時,廈門藍天救援隊隊員都要強忍心中的悲傷,向遇難者送去最后的致敬,向生者送上擁抱。而很多死者家屬,悲傷之際都對救援隊員能在最艱難的情況下全力以赴把遇難者帶回到親人身邊表示感謝。救援隊員在心理建設方面,也越來越好。
此次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帶領的團隊進入土耳其哈塔伊省災區后,了解到當地不少救災營地缺少物資,他和隊員們決定聯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成立中國社會組織協調中心,承擔協調資源的責任,開展賑災工作。
從救援直接改為賑災,廈門曙光救援隊希望能給幸存的災民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幫助。而這樣的決策,也體現了一位救援專家的良好心態和判斷力。
越來越好的支持
不管是大型救援事件,還是小型尋人等救援活動,都離不開社會各界和救援資金的支持。且不說救援設備上的投入,單說參與隊員的差旅費和食宿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不了解救援隊的人常常會提出疑問:他們拿工資嗎?他們有報酬嗎?他們能報銷交通差旅費嗎?
其實在前期,大量的救援活動都是由隊員們自掏腰包,早期自備路費、喝礦泉水吃泡面完成救援的他們,還不能算是專業的民間救援力量。不過,當各支民間救援隊伍越來越專業的態度得到各界認可之后,各界的支持也讓他們如虎添翼。比如,此次廈門兩支民間救援隊出征土耳其,便有數家愛心企業公開表示向他們支持救援行政經費,從單筆一二十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在廈門曙光救援隊的日常中,管夠的永遠有兩種東西:泡面和可口可樂。正是相關愛心企業的支持,才得以讓這一段佳話成為美談。
21日在廈門機場接機時,來自愛心企業的代表和廈門藍天救援隊相關聯動機構的代表也來到現場,平時他們都默默地站在背后支持,當勇士回來時,他們自然也帶上鮮花去迎接自己的戰友。
除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廈門市委文明辦、應急管理部門、民政部門等相關部門也對各支在廈民間救援隊的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比如此次赴土耳其救援之前,上述部門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相關領導也前往現場給兩支救援隊送行,并表示可以解決他們的一些實際困難。
而此前,廈門曙光以及廈門藍天出發前往土耳其或從土耳其返回中國的各段航班時,他們的救援設備都嚴重超出免費行李額度。但每一次,他們都得到了航空公司的支持。比如昨天,山東航空就給廈門藍天提供了免費行李托運等支持服務。在這次返程中,兩次免費包機、一次免費的國際航班,也是對廈門藍天救援隊16名隊員最好的支持。
回望2012年四川甘孜雪災,廈門藍天救援隊隊長水草收到求助信息后,準備募集御寒物資和草料等賑災,但籌集善款時碰到困難,于是向晨報發來求助信息。御寒物資順利抵達災區后,水草隊長現場對晨報記者說:“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找你。”但自從那一次以后,水草隊長再也沒有因為缺少善款這一個緣由聯系海西晨報。外人很難知道,在那段最艱難的時光里,她曾帶著隊員們制作小青柑茶葉來支撐隊伍的正常運營。
隨著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支持,廈門民間救援隊伍得以更正常、更健康、更專業地成長。
越來越好的大環境
從當初不少部門和社會各界對民間救援隊伍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如今越來越多的部門和社會各界和他們并肩戰斗,也體現了廈門民間救援志愿隊伍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走上坡路。
一封一封外省發往福建、外地發往廈門的協助函件中,常常會表明希望廈門的救援隊前往救援。這樣的求助聯絡函,都說明了廈門民間救援隊伍在社會上的需要程度,也體現了廈門民間救援隊伍在行業中的專業度、美譽度和知名度。
早些年,隊員們或許會有各種顧慮,也會帶著心理負擔。但隨著社會大環境越來越好,他們的行動已經普遍得到了大家精神上、物質上的支持。在機場歡送時那些災區民眾的掌聲,災區兒童塞給救援隊員的那支棒棒糖,都在表明,在如今的社會大環境下,民間救援力量越來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需求和認可。
除了比較活躍的廈門曙光和廈門藍天兩支民間救援隊伍,廈門正式注冊成立的救援隊伍還有以下這些,活躍在各自熟悉的救援領域:廈門市北極星救援隊、廈門市救生協會、廈門市思明區十方應急救援隊、廈門市集美區飛鷹義務救援隊、廈門市集美區五一九救援隊、廈門市集美區馳鷹救援隊、廈門市海滄區吉紅海上救援隊、廈門市鯤龍應急救援隊、廈門市集美區萬嘉清水救援隊等。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盈江地震、彝良地震、雅安地震、魯甸地震、岷縣地震、景谷地震、九寨溝地震、甘孜雪災、撫州水災、汕頭水災、寧德水災、連城水災、閩清洪災、漳浦水災、永泰臺風、莆田水災、泰寧泥石流救援、廈門“莫蘭蒂”臺風、光澤水災、武平暴雨泥石流、河南水災等,都有廈門民間救援隊伍的參與。而尼泊爾地震、斯里蘭卡洪災及此番土耳其國際救援等,也觸發了廈門民間救援隊的快速成長。
始于2008,走過15年的廈門民間救援隊伍,正用特有的專業度,在各自領域發揮專業力量,用態度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同時也贏得了救援中的先機,讓生者更有希望,讓死者更有尊嚴。(廈門文明網 海西晨報記者 謝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