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鄉村振興局發布了鄉村“五個美麗”典型示范建設點建議名單,其中,鶴塘鎮樟廳村小公園上榜。自2018年以來,該村以創建“五個美麗”為抓手,結合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投資160多萬元,對村水尾廢石渣堆砌地進行徹底整治,并建成農民文體小公園,在鄉村建設中既留住了古村詩意生活氣息和田園農耕文化,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古田樟廳農民文體公園。古田縣文明辦 供圖
樟廳村農民文體公園地處該村水尾,占地4畝。五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堆滿石材廢渣的“臟亂”地,衛生治理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難”。而這一面貌的改變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古田樟廳農民文體公園。古田縣文明辦 供圖
樟廳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雷水紅說:“原來文體公園所在的這片區域是砂石堆渣場,整個樟廳村的衛生情況都很糟糕,后來在政府補助和鄉賢資助下,2018年這片區域得到全面整治,文體公園也得以建成,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2018年,樟廳村建起步行道、文化墻、河道邊坡、景觀橋、綠化帶、荷花池,建成了集文化展示、休閑娛樂、污水生態處理等于一體的農民文體公園,并融入鄉村旅游布局。在村內形成了“游客集散中心—黨群活動中心—青年創客中心—文創古民居—樟廳祖厝—黨建走廊—農民文體公園—荷花池—森林人家”的游玩路線,讓游客在移步換景之間,飽覽樟廳村的詩情畫意。
《樟峰古韻》。余延和 攝
2019年,樟廳村在鶴塘鎮率先實施農村垃圾分類試點,村民各家各戶自覺做到“門前三包”,垃圾日產日清。村能人、鄉賢先后集資400余萬元建成了水尾廊橋、村莊俱樂部等,修繕樟廳祖厝,保護歷史建筑,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觀,全村呈現出了“潔、綠、美”的古村生態新韻。在全縣“村居環境整治大比拼”中,該村從全縣270多個行政村中脫穎而出,獲得A檔好成績,被評為古田縣農村人居環境“最整潔村”。
鶴塘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戴宇星說“樟廳村農民文體公園的建成,不僅提升了村莊顏值,還帶動了村民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的大轉變。”
《樟廳古韻》。卓麗美 攝
樟廳是一畬族聚居村落。畬歌畬語、畬族民族服飾等畬族民俗風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催生樟廳村餐飲、民宿等服務項目,帶動了鄉村游經濟的發展。此外,樟廳村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歷史、人文、家風家訓等資源,在園內設立文化展示區,以文化墻的形式展示“五個樟廳”建設,即紅色樟廳、生態樟廳、多彩樟廳、文化樟廳、幸福樟廳等鄉村振興特色成果。以“小公園+禁毒文化”的方式,開辟禁毒文化展示區,展示仿真毒品模型,宣傳中國禁毒史和毒品危害。
樟廳村村民蕭詩永說“通過文體公園的建設,村莊的面貌發生改變,村民對村莊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大家都回來發展民宿等產業。”
《樟廳祖厝》。劉芝娟 攝
建一園而美全村,“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麗鄉村”、寧德市十佳“最美鄉村”旅游品牌、“綠盈鄉村高級版”等一張張燙金“名片”先后花落樟廳村,村莊也因此顯得無限美麗動人。(古田縣文明辦 寧德文明網 姚劍平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