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大學生鄉音志愿服務隊在五峰村開展助學支教志愿服務活動。(同文辦供圖)
文明風2月20日訊 同安區文明創建喜傳捷報。日前,福建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2022年度測評結果公布,同安區獲省委文明辦通報表揚,進入全省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測評前十名,彰顯千年古城的新時代風采。
成績背后,是同安全區上下堅持一盤棋、凝聚一條心、合成一股勁的奮進歷程。去年以來,同安錨定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緊扣“文明,讓同安更美好”總目標,堅持創建利民、創建為民、創建惠民,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形式新穎的創建手段,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展現同安作為、譜寫同安篇章。
同安區志愿者們開展慰問關心孤寡老人志愿活動。
同安區好宜升志愿服務隊走進山村,開展慰問關愛活動。
為民 建章立制定基調
文明創建不是某個部門、某個單位的“家務事”,而是全區上下的共同責任。為了讓監督更全面、更長效、更精準,去年初,同安區率先全市成立了區、鎮(街)兩級文明創建常態化工作指揮部,進一步完善“日督查、周調度、月測評、季反思”和“晾曬評比”機制,直面該區文明創建“起步晚、弱點多”的問題。
通過建章立制,同安區各鎮街書記扛起第一責任,紛紛下沉到一線聯合辦“會診”、當場開“處方”,逐漸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你追我趕”的創建氛圍。
每個人都是文明的踐行者,同時也是文明的監督者。去年7月,“同安文明衛士”2.0升級版重磅發布。這次升級,順應了共創文明典范城市新形勢,對標高標準,發動更全面,考評更精細。
市民走上街頭,照片一拍、手機一傳,自動定位不文明現象所在地,即可實現上報,推動督查職能下移,形成了全民共管、全民參與的創建格局。
如今,同安區建立起“扁平化一體化運行、平戰結合快速反應、常態化差異化考核、組織隊伍經費保障、問責問效獎懲激勵”等5項工作機制,進一步研究完善提升“門前三包”“快速修復”“同安美”智慧平臺等機制,推動文明創建常態化。
“把文明創建工作做在平日、做成常態,以釘釘子的精神啃下‘硬骨頭’,用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來展現文明創建工作成效。”同安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動各級各部門把文明創建有機融入日常工作,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構建起抓在經常、嚴在日常的常態長效機制。
同安區好宜升志愿服務隊走進白交祠村,開展“高山上的閱讀”活動。
延伸>>
在實現常態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如何落實精細化管理?同安區按照各職能部門、鎮街職責,合理劃分726個網格責任,并制定《全國文明城市、省級文明城區實地測評點位職責“五定”工作方案》,做到“定崗、定人、定責、定標準、定時效”五落實。
列出分工表、劃清責任田,同安區充分發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優勢,推動社會服務管理重心下移,做到網格清晰、全面覆蓋,確保管理區域無盲點、管理對象不遺漏。此外,采取“網格吹哨、部門銷號”方式,變被動應對為主動發現,及時收集、處理群眾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切實為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