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說唱答嘴鼓、好家風“修煉手冊”、正確的中醫進補法……近日,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豐富了廣大居民的文化生活,讓新思想新風尚更加深入人心。
思明區陽臺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普及養生知識 守護居民健康
“盲目進補不可取,補藥吃錯,還不如不吃!”2月15日下午,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鄭亞麗走進陽臺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向居民普及中醫養生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養生觀。
陽臺山社區:居民學習如何正確進補。
“進補關鍵看體質,有針對性地進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動中,鄭亞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接地氣的比喻,從中醫角度,向居民介紹了如何正確辨認自己的體質、不同體質該如何正確進補等知識,分享了一些養生竅門及進補的注意事項。鄭亞麗還結合自己出診時遇到的小故事,建議居民調理要找專業醫生進行診治辯證。
居民們也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分享自己的進補經驗。“老師講的內容通俗易懂,對我幫助非常大!”在活動現場時不時低頭記筆記的居民劉聯芳表示,對于不常上網的老年人來說,一些養生知識平常只有專門掛號就醫才會知道,如今在實踐站里就能了解,“希望實踐站能可以多開展這樣的活動。”73歲的社區居民張慧英是實踐站的“常客”,常常參加實踐站開展的各種活動,每次都有不少收獲,此次活動也不例外。“從前對養生只是一知半解,雖經常進補,但卻不清楚具體功效。”張慧英笑道,通過這次的活動,她清楚了自己的體質,以后會根據自身狀況正確進補,必要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湖里區金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分享志愿故事 傳承雷鋒精神
“無償獻血助力生命,奉獻愛心共創文明。”2月15日上午,廈門市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鷺島老兵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隊長張寧義走進金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向居民分享自己和隊員們的志愿故事,傳承雷鋒精神,引導大家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等志愿服務活動。
金山社區:道德模范張寧義帶領居民學習健康操。
“大家知道獻血小板與獻全血的區別是什么嗎?”當天活動一開始,張寧義向居民們介紹了獻血流程和注意事項。隨后,他結合自身獻血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經歷,以“退役不褪色,血脈永相連”為主題,為現場居民們講授了一堂妙趣橫生的文明知識課,引得居民掌聲連連。活動的最后,為了倡導居民健康生活、積極參與健身活動,張寧義還傳授給了大家一套簡單的“六部健康操”。
“聽到張隊長說,他堅持每半個月就去獻一次血小板,我就覺得,這真是太不容易了。”和張寧義一樣是退役軍人的社區居民周雅麗被張寧義的志愿故事所感動,并表示只要有時間,她也會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沒想到還有這樣一支志愿者隊伍為大家默默奉獻。”社區網格員柯揚表示,接下來,她會發揮自己社區宣講員的作用,向更多居民講述志愿者的故事,倡導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向善向上的社會風氣。
海滄區海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重視家風建設 共樹文明新風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2月14日下午,市婦聯好家風宣講團成員徐友群走進海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從家風建設方面,結合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居民們帶來了一堂好家風宣講課,共樹社會文明新風。
海興社區:徐友群為社區的居民們帶來了一堂好家風宣講課程。
“良好家風,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價值觀。”在徐友群看來,家風就是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風尚。他以自己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為例,倡導居民重視家風建設,自覺抵制陋習。
“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就先做什么樣的人。”徐友群又結合自身經歷,指導居民使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培養好習慣,傳承好家風。徐友群表示,生活中,他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陶冶孩子情操,堅持用文明行為引導孩子成長,包括以身作則,參與獻血120余次,救助多名白血病患者。在他的影響下,兒子從小便熱心于志愿服務。活動結束后,徐友群號召居民從一點一滴做起,讓文明成為習慣,讓志愿成為時尚。
談及此次活動,68歲的居民陳潤英豎起大拇指,還說道:“我也是一名志愿服務愛好者,經常為身邊的居民提供服務。今后的生活中,我會向徐友群老師學習,堅持好習慣,真正做到弘揚好家風。”
海滄區海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答嘴鼓進社區 鄰里歡樂相聚
2月10日上午,陰雨綿綿的天氣,也擋不住居民前往海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步伐。當天,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答嘴鼓傳承人林志萍到實踐站里開展答嘴鼓演出,僅用精心設計的閩南話臺詞和“夸張”的肢體動作,就讓臺下笑聲不斷,還帶動居民鄰里歡樂相聚。
海虹社區:社區居民上臺分享鄰里趣事。
活動伊始,林志萍就用親切地道的閩南話,瞬間拉進了和居民的距離。介紹完答嘴鼓的由來,林志萍還邀請居民上臺,分享鄰里、家庭和諧的小故事。居民陳阿姨率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剛退休時,陳阿姨常因不知道做什么而感到迷茫、空虛,在社區工作人員建議下,她加入了瑜伽班,逐漸找回生活的節奏,也交到了不少朋友。“感謝社區,住在這里真的很幸福!”陳阿姨笑道。隨后,其他居民也紛紛上臺分享鄰里間的溫情故事。
“人有時會不知道該做什么,那就多出去走走,把社區當成家,找社區工作人員嘮嘮家常。”林志萍鼓勵居民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多加溝通、學習。活動的最后,林志萍用有趣的閩南諺語與居民進行互動,現場笑聲不斷。“活動不僅有趣,還很有意義。”海虹社區志愿服務隊隊長陳金秀向記者表示,以后還有這種活動,她一定會參加。
據介紹,近年來,海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如唱紅歌、家風家教宣講、近鄰守護活動等,不但滿足了居民精神文化需求,還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廈門文明網 海西晨報記者 黃晶晶 李梓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