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提出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要求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月13日 人民日報)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但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豐盈的物力讓不少人跌進了奢靡浪費的陷阱里。誠然,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更在2022年創下糧食生產“十九連豐”的佳績,但是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再多的資源都不得不掰開手指頭來精打細算。我們必須意識到,節糧減損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良田”,耕耘這“無形良田”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同時也是在鞏固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節糧減損耕耘“無形良田”,需要導好思想航標。踐行節糧減損,最根本的是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由內心深處凝聚倡導勤儉節約的共同意識,只要全社會每個人樹牢節糧減損意識,踐行愛惜糧食行動,就能在全社會掀起一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風潮。而要在思想層面形成廣泛認同,就要持續做好勞動教育、警示教育。一方面是做好勞動教育,組織單位職工、在校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體驗勞動,讓大家切身感受到小小一筐糧食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從中體會勞動的不易,促使群眾愈發尊重勞動。一方面是做好警示教育,通過組織質量上乘的宣講活動、刊播制作精美的教育短片等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耳聞”“目睹”浪費現象的觸目驚心,認識到每個人餐桌上小小的“盈余”,匯聚在一起,就是成山成海的餐飲浪費。
節糧減損耕耘“無形良田”,需要踐行光盤行動。按需點餐、光盤行動是避免餐飲浪費的有力舉措,廣大人民群眾應當樹牢不攀比、不浪費的思想理念,積極踐行適量點菜、光盤行動的良好做法,爭取做到日日光盤、餐餐光盤。餐飲商鋪也應該響應光盤行動號召,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等豐富選擇,既照顧到了顧客群體每樣都想吃的“嘗鮮”心理,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餐飲浪費;同時,大力推行“剩菜打包”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餐飲商鋪應該鼓勵、提醒顧客打包剩菜,廣大消費者也可以主動詢問,甚至自備打包器具。相信只要餐飲業經營者、廣大消費者攜起手來,從日常點滴做起,就一定能遏制奢靡浪費的不正之風,切實踐行光盤行動。
節糧減損耕耘“無形良田”,需要完善約束機制。常態化監管仍然是制止餐飲浪費的兜底手段,政府部門應當強化自身監督管理職能,開設餐飲浪費舉報熱線,鼓勵廣大市民群眾反映、曝光餐飲浪費行為,對于部分拒絕打包的商家,則應該適當給予懲戒。同時,約束機制可以先行從干部抓起、從娃娃抓起,在機關食堂、學校食堂建立完善的餐飲浪費懲處機制,對于較為嚴重的給予批評等懲處措施。此外,設立“反對浪費”“光盤行動”“按需點餐”等文明餐桌提示牌,將文明餐桌具體要求納入各類文明先進評選也是一種約束手段。(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