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谷?知辛苦”豐收季節的農耕體驗活動現場,奶奶教孫子如何割水稻。(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供圖)
文明風2月9日訊 傳承農耕文化,傳遞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廈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一直以來,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四季農耕品牌,豐富文明活動載體,建強志愿服務隊伍,科學開展文明實踐,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四季農耕品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工表示,“這既是農耕文明時期先民們一年主要的生活寫照,也是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打造的特色品牌——‘四季農耕’名字的由來。”
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農耕達人帶領青少年兒童參與四季農場的體驗活動——在春季小心翼翼地在每個坑位種下兩粒花生;在夏季揮汗如雨地為莊稼拔除雜草;在秋季有模有樣地拿起鐮刀收割稻谷;在冬季認真地拿起鋤頭鋤掉稻茬,用雙手搓出草繩……
“不要說種花生、割稻谷,現在很多小孩連扁擔、籮筐都沒見過。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體驗方式,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農民的辛苦,更容易理解與接受‘為什么要愛惜糧食’。”正如家長們所說,農耕文化教育是一堂讓青少年兒童懂得稼穡之艱辛的生動課程,讓他們懂得節約的意義和價值。
據悉,雙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著力打造四季農場,旨在通過春夏秋冬里的一次次真切體驗,涵養青少年兒童的恤農情結,激發他們對農耕文化的學習興趣,讓“留得住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理念在人生初長階段時萌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