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召開福州市教育系統新學期工作部署會議。會議指出,要準確認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復雜性和“超長寒假”帶來的開學適應問題,做好心健教育和各項教學安排。經歷了“疫情轉段”和“超長寒假”,部分學生或面臨著開學焦慮、考試焦慮、作業焦慮,做好返校學生心理疏導工作顯得格外關鍵和緊迫。(2月6日《北京青年報》)
部分學生的“開學焦慮”,與上班族“節后焦慮”相似。只是學生的焦慮感更甚,自我調節能力不足,情緒反應更明顯。比如,放假期間睡到自然醒,晚上熬夜打游戲,而開學需要規律作息;寒假作業還沒完成,擔心開學后被批評;面對“開學考”,焦慮考試成績等。福州市上述會議強調,各地各校要全面貫徹落實2月1日全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會議精神,確保學生平穩過渡,以良好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開啟新學期。
心理醫生表示,在孩子的視角里,進入學校意味著與安全舒適的家庭分離,對即將面臨的新環境、新任務、新要求等,普遍會表現出一種心理壓力。這是因為孩子對學校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從而導致緊張、不安、煩躁等情緒。有孩子曾給《中國青年報》寫信說:老媽每天嘮叨N遍,要開學了,你的暑假作業完成得怎么樣了?一聽要開學了,心里就非常抵觸,一想到還有那么多作業沒完成,渾身就瑟瑟發抖起來,頭皮發麻。
對于“開學焦慮”,家長不能一味埋怨孩子,也不能只靠孩子自己克服,還需要和孩子共同化解,避免貽誤他們開學后的正常學習生活。對此,心理醫生為家長開出一些“處方”。比如家長要認識到孩子出現情緒問題需要心理幫助,接納、認同孩子的壓力,切忌過分批評、指責、打罵孩子;增加戶外活動,放松身心,幫助孩子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以身作則,規律作息、不沉溺電子產品,共同調整學業期望值,營造和諧家庭氛圍等。
讓學生遠離“開學焦慮”,學校和老師尤為關鍵。比如,根據福州市此次會議要求,開學后全面壓實“五個一”:一次線上家訪、一次關注生的入戶家訪、一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一次心理主題班會、一次疫情轉段主題團輔。根據教育部及省廳最新要求,中小學校不得在開學后兩周內組織任何形式的“開學考”、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合理降低作業要求、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安排,幫助學生逐漸平穩恢復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其實,緊張、不安、煩躁等情緒源于諸多潛在失控和不確定性,每一個有“開學焦慮”的學生內心深處都渴望健康的學校生活。希望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綜合施策,讓開學打開的不是焦慮和壓力,而是快樂之門。當然,對學生來說,也要自己調整好心態,遇事抱有積極樂觀態度,處理好與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并勇敢展現自己的優點。(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