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芳山村村民挑著紅“擔盤”慶元宵。 陳斌 圖
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七,涵江區三江口鎮芳山村元宵民俗活動一大早就拉開序幕。村民分別挑著十個紅“擔盤”,穿梭在村道巷弄間,串聯成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線,吸引游客爭相拍攝。
午后2時許,芳山村昭靈宮前廣場,千擔萬盤集結,場面蔚為壯觀?!敖衲暝?,我堂哥當福首。我來擔盤,沾沾福氣。”擔盤的方燕燕喜笑顏開。
“難得一見,芳山村元宵名不虛傳。這里的婦女下得了田間地頭,也能上得了臺面,多才多藝,能擔盤,也能表演伡鼓?!眮碜赃|寧鞍山的張冷看了我市元宵推文后,特地帶著父母前來,對芳山村元宵民俗贊嘆不已。他拍了很多視頻,發在朋友圈。
“芳山村元宵從正月初六至初九,是莆田較早鬧元宵的鄉村之一?!碑數卮迕窠榻B,擔盤的前身是“面阮”(一種挑東西的平底籮筐),當年村民感念戚家軍,炊“寶糕”蒸“菜包”,交付“頭人”一同前往慰問抗倭義士。后來,“頭人”成為元宵福首,“面阮”演變為擔盤。延續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擔盤’俗稱‘十個盤’,是莆田喜慶民俗特有物件?!焙瓍^檔案局原局長方明堅是芳山村人,熟知當地民俗。他把十個盤一一展示,扁擔一頭的五個盤分別裝有寓意吉利、吉祥的“紅柑”,象征喜慶、團圓的“紅團”,象征五谷豐登的“飯團”,用面食塑成、寓意“有頭有尾”的“豬頭尾蒂”,象征福壽綿長、好運持久的“線面”。另一頭的五個盤分別裝有“面食”“貢包”“綠豆粿”,祈望“有米有豆,越做越好”;“豬小腸”與豬頭組成,代表全豬;“花生”喻生發,含有子孫昌盛、繁衍之意。竹扁擔上綁著一對甘蔗,寄望十全十美、甜蜜和合。
芳山村黨總支書記方慶洪說,經微信推文等渠道推介,擴大了芳山村元宵知名度,激活了鄉村游。(莆田市委文明辦、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凌燕 文/陳斌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