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幫扶“六失”青少年,是守住民生底線、彰顯城市溫度的應有之義。為持之以恒做好關愛工作,提升幫扶效果,石獅靈秀鎮(zhèn)充分凝聚多方力量,探索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幫扶新模式,幫助多位“六失”青少年走出家庭困境、走向社會。
全面掌握情況
提升幫扶針對性
每個“六失”青少年都有困難,但不同的孩子困難的內容、程度各有不同。靈秀鎮(zhèn)關工委相關負責人坦言,要確保幫到點上、扶得起來,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每個“六失”青少年的總體情況,而后因人制宜、探討制定具體幫扶措施。為此,靈秀各村每年都對本村的青少年狀況進行調查摸底,而后確定幫扶對象、建立檔案,研究幫扶對策,確保幫扶取得成效。
比如小余(化名)同學,其父親身體長期欠安、無法謀生,母親又離他們而去,生活本就困難。更麻煩的是,他家借住的房屋因村落改造需要拆除。眼見拆除期限將至,而他家尚未找到合適的居所,其父親著急焦慮,小余也深受影響,心緒不寧、成績下降。村里研究后認為,對其幫扶的重點應首先解決他家的居住問題。最終,在村“兩委”和左鄰右舍的幫助下,小余一家得以在較短時間內找到合適房屋,他也安心在校努力學習。
凝聚各方合力
提升幫扶實效性
在幫扶過程中,鎮(zhèn)、村兩級關工委都意識到,一些“六失”青少年身上的問題涉及面廣,除了家庭生計,還有課堂學習、精神困惑等心結,單靠關工委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多方介入、共同關愛,綜合施策、給力支持。這也是靈秀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幫扶的初衷。
比如小施(化名)自小失去雙親,只能跟年老體弱的奶奶過日子。了解情況后,讀書期間,學校和所在班級老師在學習上對其加強輔導,在生活上對其予以關照。市關工委在其初中階段還給予每學期500元的午膳資金資助,村委會和關工委則積極為他申辦了最低生活保障。小林(化名)則因母親出走、父親病故,一直靠祖父母照顧。得悉其情況后,關工委、僑聯(lián)、婦聯(lián)以及一些社團和慈善機構、相關學校等,均對其關心愛護、幫助扶持,助其在中專學校順利完成學業(yè)。
發(fā)力常態(tài)關愛
提升幫扶持續(xù)性
“六失”青少年面臨的困境尤其是家庭生計問題,是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消除的;其因失親、失管等造成的心理失落,也需要外界長期撫慰。為此,對“六失”青少年的關愛幫扶,靈秀始終著眼于長遠、落實在常態(tài)。
比如小海(化名)同學,高中時父親亡故。村關工委除了經(jīng)常上門慰問,送去慰問金和禮品外,也到他所在學校反映其家庭狀況,并向市、鎮(zhèn)兩級反映,得到多方的共同幫扶。欣慰的是,小海最終考上了大學,還在校參了軍,走上了保家衛(wèi)國的光榮崗位。還有小靈(化名)同學,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她只能與爺爺奶奶生活。有關各方也是多渠道關懷,幫其申請助學補助和社會資助,幫扶其至成年。
(石獅市委文明辦 王瑋琨 石獅日報記者 康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