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啟動儀式暨云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視頻致辭,并共同啟動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位于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臺盤村的“村BA”網絡爆紅,畫風清奇的獎品,接地氣的互動環節,讓一年一度的村級籃球賽成為村民最翹首以盼的“文化大餐”。無獨有偶,全國各地興起的一些地方“村晚”與“村BA”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理應積極引導與推動。
政府支持引導要有“界線”?!按逋怼笔谴迕褡园l組織的群眾性文化行為,地方政府部門既要積極支持和正確引導,又要謹防“包辦主義”。毫無疑問,接地氣才是“村晚”的根和魂。從演員到觀眾,村民才是“村晚”的唯一主角,地方政府部門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安全員、技術員、指導員,而不是運動員、守門員,地方領導也不必熱衷于當裁判員。
企業冠名贊助要有“紅線”?!按逋怼钡奈枧_是群眾的舞臺,商業贊助無可厚非,但掌握好合作的尺度至關重要。正如爆紅出圈的貴州“村BA”,籃球聯賽本身的魅力與趣味才是引來“人山人海”的根本,獎品只是彩頭。倘若“村晚”變成了廣告會、營銷會,慘淡收場只是時間問題。因此,村晚的組織者要堅守“村晚”文化屬性的紅線,對于各種形式的硬廣告、軟廣告不能一味迎合,更不能讓“村晚”成為某些人斂財的工具。
村民自娛自樂要有“底線”。盡管“村晚”在表現形式上可以百花齊放,內容選擇上多些“泥土氣息”,但卻也要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既要防止“村晚”成為邪教和敵對勢力傳播的沃土,變成謠言滋生蔓延的溫床,又要防止“土味節目”低俗化、惡俗化。辦“村晚”本就是利民惠民的文化活動,決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踐踏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村晚”這個舞臺雖小,卻蘊含著振興鄉村文化的巨大能量。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村晚”節目,也許在藝術性、觀賞性和舞臺效果上拿不到高分,但卻勝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有更濃厚的鄉土氣、煙火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重在寓教于樂,能讓鄉親津津樂道的“土味節目”就是好節目,能讓村民趨之若鶩的“農家村晚”就是好“村晚”。(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