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福建省第373例、泉州市第3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周新新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完成捐獻。周新新志愿獻出的“生命火種”將由專人護送至廣州,為一位患有血液病的孩子延續生的希望。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曾豐醫生介紹,周新新的血液約3400毫升,在體外循環處理3次,總共耗時3個多小時。“受助者是小孩子,因此采集165毫升造血干細胞就足夠了。”曾豐說。護士叮囑周新新,“捐獻造血干細胞對人體沒什么影響,注意休息就好。”
周新新(左)與她捐獻的造血干細胞 福建省紅十字會 供圖
四年前無心之舉四年后毫不猶豫
1997年出生的周新新是泉州惠安人,現在從事跨境電商相關工作。2018年6月的一天,正在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上大一的她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那天我跟同學們一起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獻血活動,我也是在獻血時多留了一份檢測血樣,”周新新回憶著,“當時真沒想太多,就是覺得在能力的范圍內,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一件好事。”
今年9月5日,周新新接到了福建省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的情況與一名患者初步匹配上了。當被問及是否同意配合身體檢查、捐獻造血干細胞救助這名病人時,小周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都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過了這么久突然接到電話我很驚訝,但救人的事情刻不容緩。”
連日來,許多人都被奧密克戎病毒纏繞著。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醫院成為許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但周新新仍選擇為愛逆行,履行承諾。
12月23日,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在醫護人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與祝福中,25歲的周新新在《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知情同意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簽字儀式上,兩位醫生代表協和血液科醫護團隊參加。在這場出席人數最少、氛圍稍顯冷清的簽字儀式上,周新新接過工作人員獻上的鮮花,厚實的防護面罩也掩蓋不了她真摯的笑容、堅毅的目光。
12月23日,志愿者周新新捐獻干細胞簽字儀式 福建省紅十字會 供圖
幫助他人 快樂自己
在配合體檢、等待捐獻的日子里,周新新既激動又緊張,但她體會到更多的是打心眼里的快樂。“我為自己能幫助到別人而開心,在這個經歷中我也感受到很多善意和溫暖。”她說,“從紅十字會聯系我到現在的短短幾個月里,我收獲了好多‘謝謝’‘你好勇敢’。印象最深的是體檢時的一位醫生聽說我是捐獻者,他拍著我的肩膀說‘好孩子,你這是挽救了一條生命’,那一刻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臨近捐獻日時,周新新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父母:“我一直在想要怎么跟他們開口,就干脆直接問他們:‘如果有人需要你們來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你們會答應嗎?’”在得到父母的肯定回答之后,她毫不猶豫地坦白:“就是我要去做這件事!”
周新新表示,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是怎么回事,她想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證明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什么可怕。“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很低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其中。”她說,“也希望我所做的這件事能為別人灰暗的日子點亮一盞微弱的光。”(東南網見習記者 周霞 記者 張立慶)
醫生正在使用儀器采集周新新的造血干細胞 福建省紅十字會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