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27日訊 沒有大操大辦的宴請酒桌,只見非遺文化輪番上陣,在民俗日與文藝活動的結合下,文明新風漸入人心。在廈門同安,民俗活動引領精神文明,村規民約引導行為舉止,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逐步形成有標準、有方向、有氛圍的移風易俗新格局。
蓮花鎮軍營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小廣場上,張貼著一份村規民約——將傳承百年的《高氏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法律法規相融合,制定出14條準則,成為村民的文明向導。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身邊好兒媳、好子女和好鄰里等道德模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遇紅白喜事,一切皆從簡;家禽關圈養,雨污要分流。”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說,村規民約不僅貼在村子里,更融入村民言行中,充分發揮優秀村規民約典型引路、輻射帶動的激勵作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去年年底,軍營村村規民約入選福建省第二批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名單,成為全省城鄉社區的學習標桿。近些年,軍營村還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項榮譽。
在同安碧岳社區,移風易俗也深入人心。“以前民俗日都要請客辦酒,一場辦二十多桌,一年有四場民俗活動,一戶人家就要花兩三萬元。”碧岳社區老人協會會長邵水用算了筆賬。如今,碧岳社區在保留傳統習俗的基礎上,摒棄民俗日宴請攀比的舊習,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如此一來,將力量集中在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的傳承上,宮廟成為廣大村民休閑娛樂、精神寄托和文明宣教的好去處。
“老人協會成員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鄉賢,他們主導的民俗活動風貌直接影響著村子里的移風易俗新氣象。”碧岳社區黨委書記葉春盛介紹,村兩委發動老人協會以及黨員先鋒隊、巾幗志愿隊、青年突擊隊等力量,通過入戶走訪、廣播宣傳等方式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民俗日不辦宴請”的文明新風尚,讓文明健康、厲行節約的觀念深入人心。
“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村規民約寫得清清楚楚。”同安區文明創建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藍南泰說,讓村民有章可依,行為舉止自然得到規范。同時,同安區明確宴請標準,如結婚宴請規模不超20桌,農村每桌菜金不超1000元,城區不超2000元,并需提前通過同安文明衛士App申報,形成移風易俗“紅線”。(同安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