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工作重點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要認真落實“新十條”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堅持以快應變,及時調整思路,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全力抓好醫療救治保障和藥品保供,全力抓好重點人群的保護,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12月20日中新網)
面對疫情,如何保障“中招”群眾正常就醫,有藥可治,生活有保障?需要政府、企業、群眾一起想辦法,齊心合力來應對疫情沖擊。
應對疫情沖擊,多路徑發力才能產生更多抗疫智慧。近日,各地都在將核酸檢測站點升級改造,為“中招”市民發熱檢測就診提供家門口的服務,減少大醫院就醫壓力。改造升級后的核酸監測點,做到了核酸檢測、就醫指導、配藥等一條龍,大大方便了發熱群眾的就醫。要應對疫情感染造成的沖擊波,各地都要打好主動仗,用好原有的抗疫資源。尤其要強化疫情形勢分析研判,及時制定針對性措施,才能做好平穩有序的轉段,迅速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應對疫情沖擊,政策要為抗疫疏浚渠道、打通路徑。比如,在抗疫中,云南發揮中草藥優勢,加大對有療效的中藥、中成藥、中藥制劑生產支持力度,提高藥品保供能力。從多方面關心關愛醫務人員,保持隊伍的穩定性、戰斗力。以雷霆之力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保持藥品市場的穩定,用法律手段保障群眾用藥渠道的通暢。
應對疫情沖擊,市民更需攜手共進同心匯聚抗疫力量。新冠病毒是我們共同的敵人,面對疫情沖擊,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在近日的抗疫報道中,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起“鄰里共享藥箱”,為“中招”新冠的鄰居有“藥”保障;有的居民小區在樓道設置“抗疫物資漂流站”,居民自發拿出家中多余的抗疫物資,及時調配對接,讓珍貴的鄰里情在抗疫中再傳佳話;有的小區居民自發當好志愿者,為隔離家庭送醫送藥送生活用品、清運垃圾,以實際行動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壓力,用文明力量為政府分憂。
應對疫情沖擊,需要政府和群眾相向而行,需要企業和醫護更好承擔社會責任。如此,我們才能眾志成城,有力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疫情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晉安區委文明辦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