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陽”了,該怎么消毒?這幾天很多網友都在發文討論。有一位網友的建議在朋友圈刷屏,“如果確定自己已經陽性,麻煩大家丟垃圾的時候最好消殺一下,很多垃圾清運人員和拾荒者是老人,他們大多數買不到退燒藥,他們更弱勢。”這個暖心的建議被眾多網友接力轉發。
當下,疫情防控舉措優化調整正處于過渡期,感染者數量有所上升,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下,對他人的安危保有基本的共情,并讓關愛與善意手手傳遞,不僅能消減疫情給大眾心理上帶來的恐慌,同時也能凝聚力量、增強防疫的信心。進而言之,這種互愛互助的精神,也正是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一條接力刷屏朋友圈的暖心建議,讓我們看到國人面對疫情時心態的日漸理性與成熟。三年疫情,讓很多人明白“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個樸素的道理,也讓更多人認識到唯有一起攜手、彼此包容和幫助,才能聚集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正如連日來許多人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陽過”經歷,這樣的現身說法不僅是對主流科普的一種補充,對社會心態而言也是一種疏導和療愈。因為它不僅有效彌合了部分人的信息差,消除了大眾無畏的恐懼,同時亦讓新冠肺炎患者找到可以獲取精神慰藉的“同路人”,從而更加坦然面對疫情。
一條接力刷屏朋友圈的暖心建議,折射出國人科學素養的顯著提升。疫情發生以來,從“抽煙、喝酒可以增強防疫能力”,到“開暖氣或空調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再到“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相當于打一次疫苗”,類似的偽科學層出不窮,在讓公眾難辨真偽的同時,也給防疫工作帶來了重重阻礙。而今,不僅新冠肺炎患者懂得從垃圾消殺做起切斷傳染源,經過三年來持續不斷的宣傳教育,“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少聚集”也已成為民眾的日常習慣,更成了預防新冠肺炎最經濟、最有效、最實用的措施。可以說,科學素養真正提升了全社會的“免疫力”。
一條接力刷屏朋友圈的暖心建議,也再次用行動印證著,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更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線。大眾掌握科學的疫情防控知識,是切斷傳染病傳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環節,只有對病毒多一些了解、對科學多一些敬畏、對自我防護工作多一些細致,我們才能從容面對各種疫情的突發狀況,并用千千萬萬個文明健康的小環境筑牢疫情防控的社會大防線。
寒冬生暖意,微光撫人心。一條接力刷屏朋友圈的暖心建議也告訴我們,面對疫情,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始終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就能以自身的確定性去應對任何的不確定性,逾越冬天,迎接近在咫尺的春天。(泉州文明網 周培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