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社區離退休干部大講堂上,老黨員陳明星為小朋友講愛國故事。(西池社區 供圖)
文明風12月16日訊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黨建則是細胞的核心。同安區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機制創新,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
織密組織體系,匯聚黨群合力。今年來,同安區以基層組織建設年工作為抓手,不斷深化“近鄰黨建”工作,通篇謀劃、科學布局、靶向發力,營造出黨員帶頭干、項目全覆蓋、群眾當主角的社區治理氛圍。
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立足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將不斷打造典型、形成示范,持續拓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深度、廣度,實現全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再上新臺階。
退休黨員帶頭學習分享
今年68歲的老黨員陳明星,退休前是一名語文老師。他最近連開三場宣講會,運用多年講課經驗,將自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心得分享給社區的干部群眾,“這個過程,既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還能引導年輕人學習先進理論。”
在大同街道西池社區,這樣的老黨員不在少數。今年3月,30余名心系社區的老黨員組成西池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目前已開展各類學習會16場,吸引200余人參與。同時,結合各類時間節點開展文化活動、送去關心慰問,并定期舉辦社區老人生日會。西池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盛浦說,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成員已經是社區文明創建、清潔家園等行動的先鋒軍,是社區特色黨建品牌的重要組成力量。
如今,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已是同安區的一道風景,形成“區委—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小組)黨小組”五級聯動,全覆蓋組建7個街道大黨工委、34個社區大黨委、94個小區黨支部、110個網格(小組)黨小組,為廣大群眾常態化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志愿項目覆蓋多樣群體
獨居老人袁叔是西柯街道濱海社區黨員志愿者王麗的結對幫扶對象,為了表示感謝,袁叔親手包了水餃,給她送上門。平時,王麗常常登門拜訪袁叔,除了幫助他解決生活難題,還陪他話家常,王麗說,自己身為外來務工青年,在與受助老人的互動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這種與空巢、獨居老人愛心結對的服務模式,來自濱海社區“平安鈴”敬老助老志愿服務項目,首批28名黨員志愿者為11名獨居老人提供接力式親情服務。據了解,濱海社區管轄范圍主要是濱海公寓保障房小區,住戶群體以中低收入者為主。
“孤寡老人、少年兒童、單身女性、困難殘疾人和外來務工青年,我們對這五類人群推出針對性的志愿服務模式。”濱海社區黨支部書記林藝志說,社區已漸漸形成老有所助、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困有所幫、需有所應、事有所辦、居有所樂的良好氛圍。
今年來,同安區全面推行“近鄰黨建”工作模式,推動275個部門黨組織、5893名在職黨員到34個城市社區154個小區報到,持續開展敬老、濟困、扶幼、助殘、育德、醫療、關愛等7大近鄰服務,完成實事好事超2000件。
鄰里群眾深入社區角落
給每一棟樓配一名樓長,大事小情一手掌握。2017年,祥平街道蕓溪社區樓長陳大爺得知了一戶鄰居的——夫妻倆每天前往島內上班,年幼的女兒中午無人照顧,有時上下學接送都成問題。在陳大爺號召下,不少熱心鄰里都伸出援手,在這對夫妻忙碌無法分身時幫忙照顧孩子。
“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難事不出社區,這是蕓溪值得驕傲的‘招牌’。”蕓溪社區黨總支書記蘇紅艷表示,如果說網格化管理是社區治理的“四梁八柱”,那么“樓長制”就是“神經末梢”。該社區189棟樓共有256名“樓長”,有的是自發擔任,有的是集體推舉,讓群眾成為社區治理的主角。
在同安,化整為零的網格化管理全面鋪開,實現一網格一專員,從根本上筑牢基層治理戰斗堡壘。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全面深化黨建引領網格管理服務,持續加強社區、小區物業黨建聯建,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深化“一社區一品牌”“一小區一特色”內涵,持續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同安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