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刪帖,惡意刷單,流量造假,制造網暴……“網絡水軍”是不少網絡亂象的源頭,不僅侵害公民人身財產權利,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擾亂網絡秩序,污染網絡生態,也給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埋下隱患,堅決打擊網絡水軍,才能讓網絡家園更美好。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延伸到哪里,法治就要覆蓋到哪里。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堅持把依法治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從出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到開展“清朗”“凈網”等專項行動,再到對“網絡水軍”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網上各類違法違規問題亂象得到整治,網絡生態狀況整體向好。今年,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6個月的依法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工作,目前偵辦的案件數量,已超過歷年的全年偵辦案件總數……一個個專項行動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打下基礎,為管網治網長效機制建設積累經驗,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提供有力保障。
精神文明是社會發展進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這為進一步提升管網治網能力水平指明了方向。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營造健康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是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針對網絡空間出現的不文明現象,持續深入開展專項行動,就是要從根本上堵住不文明現象在網絡上的傳播,鏟除網絡有害信息,確保網絡信息內容健康向上,從而更有力筑牢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墻。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步提升。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重拳懲治“網絡水軍”,既是網絡上的民心所向,也是現實中的民心訴求,對于網絡上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有害信息、生態類負面信息、破壞網上傳播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等,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出重拳、下狠手,追查到底,才能構建起和諧、穩定、安全的網絡晴空,還給億萬網民一個風清氣正的互聯網空間。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藍天。全民皆兵,全民參與,人人都是“清道夫”,個個都是“志愿者”,形成網絡監管的探照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局面,讓“網絡水軍”及相關黑灰產業的毒瘤不敢“露頭”,還互聯網一片清朗空間,還人民群眾以“眼睛干凈、耳根清凈”。(泉州文明網 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