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加拿大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上,由國家一級演員、海菜腔傳承人傳唱人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彝族)演唱的“海菜腔”悠揚高亢、熱情歡快,響徹蒙特利爾會議中心,讓全球嘉賓沉浸在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中。(12月10日云南網文明網)
過去十多年里,云南彝族非遺“海菜腔”被其傳人已不止一次唱響國際舞臺,而是多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美國肯尼迪中心……頻頻唱響。讓更多別具民族特色的“云上民歌盛宴”要唱響國際舞臺,歸根結底離不開資源傳承創新、人才培養以及相關政策對非遺“舞臺”的全力打造。
讓更多“非遺”在國際舞臺上“火起來”,對于非遺資源的發掘傳承也是根本的大事。作為特定環境下產生的傳統藝術形式,資源挖掘要契合當地特定的生態,要善于在社會文化中高度提煉,更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這樣,才能將那些代表地方發展史、文化史、道德價值觀、藝術思維的非遺價值更好發掘出來,讓非遺資源走出“深閨”,加大搶救和傳承的力度,為“海菜腔”的唱響夯實更牢固的根基。
讓更多“非遺”在國際舞臺上“火起來”,離不開傳承人才的培養和努力。在20世紀80年代,“海菜腔”曾經也日漸式微,面臨傳承青黃不接的嚴重危機。是一個個像李懷秀、李懷福這樣的年輕人勇敢地站了起來,勇于擔起保護和傳承的責任。再加上地方文化部門,為搶救、挖掘和傳承云南的民族藝術辦起了云南民族文化傳習館,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保護的行列中,多年來,云南各地將優秀的非遺傳承人請到傳習所教學,還將學生送到年事已高的老藝人身邊學習正宗的傳統文化,為“海菜腔”唱響世界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其他云南民族民間歌舞傳承輸送了更多的非遺傳承人才。
讓更多“非遺”在國際舞臺上“火起來”,不能單靠傳承人的努力,更需要政策發力助拓展。相關部門要積極為非遺傳承搭建舞臺,精心組織“海菜腔”等非遺節目參加國家、省、州各級各類演出。例如,海菜腔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就曾經作為中國原生態民間音樂代表,出訪四十多個國家做文化交流演出。這樣的政策發力,途徑助力,大大拓展了非遺傳承的空間,為“海菜腔”更好“走出去”拓展了更多魅力。
讓更多“非遺”在國際舞臺上“火起來”,各地應在資源傳承上打基礎,在人才保障上強支撐,在政策發力上助拓展,才能讓一個個非遺瑰寶更好“火”起來,頻頻唱響在世界的舞臺上。(晉安區委文明辦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