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又稱國際志愿人員日。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他們用無私奉獻、互助友愛大寫了社會文明的新篇章,讓我們向志愿者致敬!
志愿者用努力為社會增光。好人好事、凡人善舉不斷涌現(xiàn),做好事似乎成了志愿者的一種習慣,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傳統(tǒng)美德,用行動弘揚社會的真善美,不斷傳遞文明和諧的正能量,為創(chuàng)建文明典范城市增光添彩。他們致力于免費、無償?shù)馗冻觯瑸樯鐣M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是社會文明的使者。志愿工作是指一種具有組織性的助人及基于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其發(fā)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戰(zhàn)后,福利主義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fā)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志愿者是“愿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zhì)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行動的人。
志愿者是社會美好的群體。他們是助人為樂的群體,是維護基層治安、守護鄰里平安的重要力量。他們身穿“紅馬甲”或者頭戴“小紅帽”,臂套“紅袖標”,活躍在城鄉(xiāng)每個地方,他們中有退休的治保主任、警務助理、微網(wǎng)格員、物業(yè)保安、社區(qū)工作者、退休黨員等,他們“走千條路、進萬家門”,或者在民警的組織帶領(lǐng)或指導下開展網(wǎng)格巡邏、重點巡查、精準清查排查等工作,為維護社會治安貢獻了志愿者力量。
志愿者是無私奉獻的代表。大型的賽事、重大的活動,我們都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是社會文明的使者,他們用規(guī)范的服務,代表著國家的形象;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志愿者更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承擔著醫(yī)護人員的接送、核酸檢測服務、抗疫物資轉(zhuǎn)運、為社區(qū)有困難的人群提供周到的服務,他們有的甚至是千里走單騎,連軸轉(zhuǎn)不休息,哪里需要到哪里,就如一顆文明的“螺絲釘”,為抗疫防疫做出了很多貢獻。
志愿者是一個光輝的名字,他們不分年齡,不計得失,夙興夜寐。他們秉承著我參與、我快樂、我奉獻、我進步的初心, 全面開展志愿者服務,成就了很多的社會夢想,他們的付出與行動無不體現(xiàn)了奉獻、友愛 、互助、 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他們的工作是光榮而神圣的,他帶給了我們希望,帶給了社會美好。如果人人都能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那么我們的周圍也會因為志愿者共同的努力而變得溫暖。文明進步的陽光也會變得更加燦爛。 (福州文明網(wǎng)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