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近日,泉州市中心血站響起急促的電話鈴聲,市區一家醫院內一名即將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急需Rh陰性O型血。救人刻不容緩,泉州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吳偉宏、魏向群、陳金霞急忙趕來,各獻血400毫升。肖文杰捐獻血小板2個治療量。患者家屬感動萬分,感謝志愿者給親人帶來生命的希望。
Rh陰性血型人群在漢族人口中比例約為千分之三,屬稀有血型,被稱為“熊貓血”。泉州有一支成立于2002年的Rh陰性血型志愿隊伍。20年來,獻血的志愿者達4639人次,獻血量達132.8萬毫升,若以每人次輸血300毫升,有4420人次得到血液救助。這支志愿隊伍為泉州市Rh陰性血型人群構筑了一道堅實的生命安全網。
志愿者捐獻“熊貓血”
不忘初心
20年用熱血書寫大愛
臨床輸血治療,遵循的是同一血型輸注。為保障Rh陰性血型人群的臨床用血,2002年,泉州市中心血站牽頭成立志愿隊伍。當年10月22日,已經參加獻血的Rh陰性血型人員楊繁榮、周培生、張忠南、吳偉宏、王逢麒、林志泉、戴慶春等7人相聚血站座談,向全市Rh陰性血型人員發出倡議,成立無償獻血互助服務組織。2002年11月27日,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組織“愛心血庫”在市區成立,當時有成員30人。
2013年5月,志愿隊伍升級成立“泉州市紅十字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隊”,隊伍在應急獻血、無償獻血宣傳、捐獻造血干細胞宣傳等人道博愛事業上發揮出更大作用。隨著志愿隊伍發展壯大,目前志愿者達900多人,是全省最有影響力的Rh陰性血型志愿隊伍。
志愿隊伍成立以來,當年的發起人始終不忘初心。
1999年,還在部隊的吳偉宏曾4次獻血,得知自己是Rh陰性血型,回到泉州后就熱心參與創建志愿隊伍。他每年獻血,20年來,獻血總量達6000多毫升。林志泉,從1999年開始獻血,20年不間斷,至今已獻血27次,獻血總量達8600毫升,榮獲泉州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
前段時間持續降雨,市區醫院有傷病員急需Rh陰性血。志愿者林德平、楊榮河、張耿宣、彭青、陳平等人冒雨趕往血站獻血。林德平是志愿服務隊隊長,每當有患者需要時,他總是毫不猶豫挺身而出,2006年至今獻血6700毫升。此次是志愿者楊榮河第13次獻血。2013年,獻血時得知自己是Rh陰性血型,他隨即加入志愿服務隊,至今獻血4000多毫升。他經常跑步,保持健康身體,隨時準備應急獻血。
血脈相連
患者“重獲新生”感動
志愿隊伍不僅為泉州的患者獻血,外地來泉就醫的患者同樣也獲得他們的幫助。
當年“愛心血庫”剛成立不久,一名莆田的患者在泉州醫院做肝移植手術,手術需要20單位4000毫升Rh陰性O型血,數量極大。當時志愿者只有幾十人,血站緊急聯系后,10多位志愿者趕來獻血,手術順利進行。患者親屬余先生來到血站,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謝泉州志愿者無私獻血,讓我的親人重獲生命。”
在不久前的一場Rh陰性血型座談會上,受助的章先生和家人向志愿者深深鞠躬,表達對志愿者獻血救命的感激之情。章先生前年被查出白血病,治療時需要輸注20多個單位的Rh陰性B型血小板。在緊要關頭,10多位志愿者挺身而出,章先生的治療順利進行,身體逐漸恢復。“我的身體流淌著充滿愛心的血。”章先生說,日后要多做好事回報社會。
人生道路漫長,今天我獻血,搶救了他人的寶貴生命;日后萬一我需要輸血,眾人又用愛心甘露滋潤我的生命,這是架設在人們之間的一座用愛心和奉獻砌成的橋梁。
如何加入“熊貓血”志愿服務隊呢?記者采訪獲悉,血型符合、身體健康的市民可以直接到位于市區祥遠路的泉州市中心血站,與獻血辦聯系。(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許藝斌 文/圖)
鏈 接
熊貓血
人類血型的分類系統有好幾種,最常用的是ABO血型分類(即A型、B型、O型、AB型),還有一種是Rh血型分類。
Rh因子是一種可以在紅細胞表面上出現的蛋白,大多數人的紅細胞表面有Rh因子,被稱為Rh血型陽性,少數人的紅細胞表面缺乏Rh因子,也就是Rh血型陰性。
Rh陰性血型人群在漢族人口中的比例約為千分之三,屬稀有血型,所以又稱“熊貓血”,醫療臨床用血來之不易。(廖培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