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強(左)幫鄰居老人量血壓。(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攝)
46歲的陳加強,是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兩委后備干部,也是和美自然村13組小組長。十幾年來,他服務村民、敬老愛老助老,受到大家夸贊。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以來他為村里的老人們捐資20多萬元。
每年重陽他自掏腰包
為村里老人送溫暖
昨天下午,記者在和美村見到陳加強時,他正在為96歲的鄰居陳朝陣量血壓。原來,這個新買的血壓計是電子的,陳朝陣的女兒不太會用,便請來陳加強幫助。得知老人最近沒吃降壓藥,陳加強耐心地勸他要堅持每天吃藥。
“老人就像小孩,對他們好一點,他們就很高興。”陳加強說,這幾年因疫情防控需要,作為小組長的他經常要上門入戶,帶老人家出門做核酸或打疫苗。“我們只是做了該做的,他們卻一直記在心里,一再表示感謝。”陳加強感嘆,“是老人們的善良促使我堅持以綿薄之力敬老愛老。”
他說,自己從事裝修行業,十幾歲便跟著師傅打工,遇到過許多淳樸熱情的老人,有的雖然家境貧寒,卻還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他,像對自己孩子一樣,讓他十分感動。從那時起,他的心里就有了敬老愛老的理念。后來,他通過奮斗有了積蓄,便考慮如何為家鄉老人做貢獻。
當選村小組長,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從2006年開始,他每年重陽節自掏腰包,買了米、油、衣服和家用電器等,給村里老人送溫暖。春節期間,他還與幾名志同道合的村民舉辦小型晚會,組織老人一起吹拉彈唱,還為他們準備了小禮品,老人們玩得很開心。
相信“有樣學樣”的道理
和妻子一起做孩子的榜樣
陳加強說,自己多年來敬老愛老,最大的收獲是得到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和兒子受他影響,對老人特別敬重。
“我兒子從四五歲開始,到現在上大學,每次吃飯都要先去叫奶奶,等到奶奶上桌吃飯,他才會端起碗筷,否則會一直等。”陳加強說。10年前父親胃癌晚期彌留之際,妻子彭玉芳和他每天堅持坐公交車進島,到中山醫院照顧父親。當時,他的父親因病重大小便失禁,但是彭玉芳從無怨言,一起幫老人擦洗、更換衣服。
陳加強說,他的爺爺的第二任妻子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彭玉芳對老人一直很好,經常去看望照顧,老人十分感動,逢人便夸這個孫媳婦孝順。
“我們都有年老走不動的一天,也希望那時候有人愿意陪我們聊聊天,或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幫我們。”陳加強一直相信“有樣學樣”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做父母的,每個舉動都會讓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一天他們也會照我們的樣子做,所以我們應該做好表率。”陳加強說,不在乎兒子以后能不能賺大錢,只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懂得敬老愛老的人。(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童心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