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為村民科普健康知識。
文明風11月24日訊 三秀山村位于同安區五顯鎮北部,是廈門市最小的行政村,面積僅有0.39平方公里,也是廈門市兩個整建制純移民村之一,村民均為南安山美水庫移民。依托山水田園的生態基底,三秀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鄉村振興為切入點,打造“耕讀三秀山”實踐品牌,推動“農、旅、研”產業融合,發展精耕都市現代農業。同時,實踐站著力統籌轄區內公共資源,深入挖掘知青、水庫移民文化,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活動,加強村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打造新時代文明村居。
發展“農旅研學” 促進鄉村發展
行走在三秀山村的村道上,隨處可見紅磚疊壘成的通透式圍墻,掩藏著房前屋后的瓜果清香。從田園果蔬到中草藥種植,實踐站專注生態旅游發展,聚焦“農旅研學”,不斷探索現代鄉村發展之路,打造“共享型”農莊。
近幾年帶娃看世界成了不少家長的假期必修課,也讓三秀山村成了親子游玩的首選之地。在百果園,了解“紅美人”柑橘;在城市菜地,觀賞奇瓜異果;穿梭于百草園的“五臟六腑”路,揭開草藥的神秘面紗……三秀山村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批批中小學生。
依托村里現有的鑫美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實踐站改造整合城市菜地、百果園、百草園等資源和陣地,配套建立相關游玩區域,將三秀山村打造成集現代農業種植、旅游觀光、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和省級中小學生課外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秀百草園”項目,在項目帶頭人唐紅玲的努力下,現已收集300多種中草藥,成為閩南中草藥文化科普教育重要基地。
實踐站開展端午節包粽子活動。(資料圖)
展現村莊歷史與文化 留住根與情
在三秀山村有一排知青房,漫步在木石磚瓦間,你可以穿越時光近距離感受知青生活。實踐站負責人介紹,1964年同安縣城關公社為安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設立三秀山農場?!半m然幾十年過去了,但是知青們在這里生活的痕跡仍有所保留?!睂嵺`站目前正在改造修繕三秀山知青農場時期遺留的三棟知青房,打造知青文化園。未來這里將成為三秀山村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
此外,據介紹,1972年初國家因建設南安山美水庫,將南安縣九都社鵬新大隊美園里一組27戶171人移居到三秀山村,也正因此以前三秀山村村民一度被稱為“移民仔”。為了讓廣大村民不忘來時路,留住根與情,實踐站在三秀山村村部前方的一塊空地,打造了一面家風家訓文化墻,以紅磚墻雕的形式展現從移民遷居到重建家園、再到安居樂業的奮斗場景。實踐站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等與年畫元素結合,在村莊醒目地段以繪制噴繪、懸掛標語等形式呈現,讓村民隨處可見,隨時可學。(許舒昕 李少彬 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