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新修訂的《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簡稱《規定》),自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規定》旨在加強對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的規范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健康發展。
伴隨著互聯網的日趨繁榮,廣大網民在網上發表意見、表達觀點、互動交流、輿論監督的舞臺也越來越廣闊,舞臺上的人越聚越多,“舞姿”或語言也是五花八門,網絡跟帖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需要規矩管理,不然這個“舞臺”就會無法正常運轉甚至垮塌。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的自由也是相對的,世界上就沒有完全的自由。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都是有界限的,任何行業都有一定的規矩,有些規矩千萬不能觸犯,不然事后定會追悔莫及,發表網絡文章或網絡跟帖評論也不例外。
國家網信辦新修訂的《規定》,猶如凈化網絡頑固污漬的“清潔劑”,會對那些善于人身攻擊、惡語謾罵,散布小道消息、虛假謠言,傳播暴力恐怖、淫穢色情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信息和言論的當事人予以致命一擊。
熱衷于網絡但不沉溺于網絡,利用好網絡但不被網絡所“利用”。當你在網上跟帖評論時,能夠對自己發出的言論負責,你就具備了“中國好網民”的獨立人格和行為能力;當你在網上隨手轉發正能量時,能夠迅速得到廣大網民的遙相呼應,你的存在對網絡乃至社會才越有意義越有價值。不言而喻,“好網民”不是靠一兩次爭取就能一蹴而就的,關鍵要有責任和擔當意識。因為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并不意味著它就是一個可以肆意妄為的地帶,恰恰相反,它需要網民自覺堅守責任擔當。一個充斥謠言的網絡,就像是一個漂滿垃圾的海洋,風景再美,也無法讓人賞心悅目。因此,剔除消極骯臟的東西,讓積極健康的內容留下來,是每個網民的責任所在。作為一個好網民,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滋生事端、散布謠言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上網有底線,跟帖有界限。面對五光十色的網絡,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理性看待網絡信息,從而提高自身的甄別和利用網絡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從自身做起,不要為了一時之快、吸人眼球、博得點擊率,把一些不實的信息傳播到網上。在不造、不發、不傳“冷言冷語”“癡言妄語”的同時,能夠明辨是非、詆毀謠言、拔除“雜草”、正面引導,真正讓以丑為美的跟帖評論無處遁形。唯有如此,網絡跟帖評論才會逐漸有序、有理、有效,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才能早日形成。(泉州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