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屏南縣棠口鎮棠口村村民張秀玉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和丈夫周家新育有三個子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勤勞、樸實和寬容的美德滋養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張秀玉是個老黨員,自1990年任職以來,她已經在婦女工作崗位上工作近三十年,曾擔任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婦女代表,還多次被評為縣級五好家庭和優秀婦女代表。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張秀玉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積極配合完成村兩委和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在平凡的工作中履職盡責,她是困難老人的依靠,更是大家的榜樣,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秀玉阿姨。
張秀玉一家有著中國傳統的樸素品質,周家新和張秀玉夫妻倆相敬如賓,也教導兒孫們要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尊老愛幼。兒子兒媳勤勞孝順,他們明白父母生活的不易,生活中對長輩噓寒問暖,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諒,讓老人倍感晚年的幸福。孫子周茂然在上海經商,時刻謹記家人的教誨,自立自強,遵紀守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拼搏。
張秀玉一家有著一副熱心腸。不管誰家有困難,張秀玉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兒子周修聯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看到一村民被一輛大車撞倒在地上,頭部血流不止,周修聯馬上開車將其送到醫院救治,并婉拒了傷者家屬的酬謝。村里有貧困婦女患乳腺癌,為減輕她的經濟負擔,張秀玉一家帶頭捐款,幫助其早日康復。他們堅持鄰里關系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相互幫助的理念,為大家排憂解難,對待貧困戶和病災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點點滴滴的小事,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也贏得了村民的尊重。
周家新和張秀玉夫妻倆相濡以沫,真誠待人,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在周家新過世之后,他們的子女也傳承父親的良好品質,在家孝敬母親,協理家務,努力保障母親的晚年幸福,不讓家庭因為少了一個人就少了溫度;對外更是繼承了父親的意志,將村民鄰里當成至親家人來相待,傳遞愛和奉獻的家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家庭的深刻內涵。(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