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17日訊 “要常開窗戶通風口,常戴口罩勤洗手,不往人多地方走……”一個鄉村大喇叭,就把黨的創新理論、疫情防控知識、惠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多年來,永泰縣嵩口鎮不斷創新開展新思想宣講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永泰好人”趙施順為老人義務理發(永泰縣文明辦供圖)
“這個剪得怎么樣,滿意嗎?”在南湖社區,“永泰好人”趙施順帶領著他的義剪團隊,為老人們義務理發。2021年以來,永泰縣針對老年群體,打造“情暖樟城·鄰里守望”“情暖樟城·關愛老人”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務項目,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困難老黨員等特殊群體,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永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永泰縣文明辦供圖)
細數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亮點,如那綻放的繁花,綻放在每一個永泰人的心頭。
新時代文明實踐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2021年11月22日,永泰縣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工作推進會,對深化永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進行再動員、再安排、再部署。如今,永泰縣共成立了1304支志愿服務隊,累計注冊志愿者人數38399人,他們以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切實行動,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花”。
經過三年的建設,永泰縣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文明實踐所21個、文明實踐站272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2處、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7處、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處,覆蓋全縣、鎮(鄉)、村(社區)的文明實踐網絡體系已經建成。如何最大限度發揮中心(所、站)的引領作用,在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方面彰顯擔當和作為,永泰縣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活動。
林廉炎講述“嵩口·紅色故事”(永泰縣文明辦供圖)
推動資源多維融合。聚焦“資源融合、隊伍融合、內容融合、載體融合”等方面,全縣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建設過程中,各鄉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文明實踐所、站打造成移風易俗、紅色基因教育、技術培訓、鄉風文明、黨建成果展示的綜合性示范基地,充分發揮“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巨大作用。
拓寬志愿服務融合。嵩口鎮82歲的林廉炎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參與者。幾年來,對嵩口的歷史和民俗有研究的他,常受邀在鎮里的公益圖書館、創業中心講課。公益圖書館負責人顏曉梅說,林廉炎等老黨員的課非常受歡迎,他們是“提燈人”,點亮了孩子們了解古鎮歷史、熱愛鄉風民俗的心靈。如今,在嵩口鎮,由離退休黨員組成的宣傳隊常態化開展活動,他們用快板、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身邊故事,讓群眾在春風化雨中感受理論的溫度、思想的魅力。
在文明實踐過程中,永泰縣統籌整合黨員干部先鋒隊、青年志愿者隊伍等力量,廣泛發動各行業、各單位業務骨干,各類文化、醫衛、農技等專家人才、返鄉創業人士、退休文化工作者、典型模范人物等走進實踐現場,形成“7+N”的志愿服務體系,把文明實踐變成行為自覺和日常習慣,在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中實現自我提高。
為道德講堂講師團成員頒發聘書(永泰縣文明辦供圖)
創新思想宣傳融合。近年來,永泰縣充分發揮全市各級新聞媒體輿論宣傳動員作用,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宣傳活動,弘揚時代新風,積極探索“融媒體+文明實踐”工作模式,在主流媒體及新媒體平臺常設《好人故事》專欄,讓“生態永泰、文明永泰、美麗永泰、幸福永泰”城市新形象深入人心。
為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永泰縣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各項任務,依托專業力量,化整為零,成立“永泰縣文明講師團”,注重宣傳教育與實踐參與相結合、理論宣講與技能傳授相統一,有力的推動永泰縣精神文明宣講深入群眾,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營造了濃厚的文明城市氛圍。
文明盛放花如雨,散入東風滿樟城。在文明實踐這場沒有終點的接力中,永泰人民必將不斷奮進,用文明素養升華城市品質、用民生溫度彰顯發展高度,打造“升級版”、跑好“接力賽”,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更大成效。(永泰縣文明辦 何麗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