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專項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啟動,2023年12月基本結束,給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來源:人民網)
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農村移風易俗開展了諸多專項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區高價彩禮不降反升,人情攀比愈演愈烈,厚葬薄養屢見不鮮,“人情債”“婚喪債”成為壓在許多農民身上的一副重擔,亟待減負。
推進移風易俗要“因地施策”。治理惡俗陋習無異于是“刮骨療毒”,找準病因很重要。農村的諸多惡俗陋習究根結底都是拜金、攀比、炫耀等不健康心理在作怪。可以引導人們變比“多金”為比“多善”,鼓勵節儉辦酒,將節約下來的錢財捐給有需要的人。通過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來規范彩禮、禮金、菜品等的金額,杜絕惡性攀比。治理惡俗陋習沒有“包治百病”的良方,要尊重每個地方的文化和習俗,做到因村施策。
推進移風易俗要“一抓到底”。眾所周知,移風易俗是知易行難,難以做到立竿見影、一蹴而就,必須長期堅持、一抓到底。移風易俗重在抓落實,不能止于文件,浮在機關,要充分激發基層黨員干部的聰明才智,通過抓考核來促落實;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用好用活紅白理事會,村兩委和黨員更要帶頭樹新風、揚正氣;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教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經常送“戲”下鄉、送“影”下鄉、送“書”下鄉,讓村里的舞蹈隊成為宣傳隊,讓讀書郎成為宣傳員,營造“攀比炫富人人不恥,鋪張浪費人人摒棄”的社會氛圍。
推進移風易俗要“標本兼治”。在一些農村地區,有的惡俗陋習根深蒂固,要防止“治標”不“治本”。治理農村惡俗陋習本就是一場決戰決勝的攻堅戰,不能紙上談兵、空喊口號,要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多用管用的“土辦法”。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開展移風易俗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群眾改變陳規陋習,不僅能夠制止浪費、培育新風,也有利于減輕群眾負擔,加速鄉村振興。(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