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福建省民政廳獲悉,為破解部分老年人“就餐難”,我省累計投入資金1.02億元,建成長者食堂(助餐點)1474個,其中已有31個市(區、縣)實現長者食堂鄉鎮(街道)全覆蓋,日均服務老年人超1.6萬人。(11月13日《福建日報》)
這個“長者食堂”辦得好,聞之不禁為之拍手叫好!眾所周知,如今的老人大都子女不在身邊,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用餐問題是居家老年人的最大“痛點”。福建省“長者食堂”為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實現了政府“花小錢辦大事”,彰顯了人文關愛。
長者食堂,可以說是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的福音。長者食堂端出一道道“暖心菜”,“食”在關愛。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關系到居家養老的幸福指數。老年人的就餐問題不僅僅是家庭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讓老年人樂享幸福“食”光,無疑是為民辦“食”事的具體體現,也是關愛老人的實際行動。
長者食堂,不僅吃得好,還是多功能服務的好載體。非餐時段長者“食堂”整體轉換為“學堂”,推進“食堂+學堂”建設,開展居家養老相關知識講座等,提供老年教育、文體、娛樂等服務,讓老人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長者食堂“食”在溫暖老人心。關愛老人,滿足老人多元化需求,這對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政府關心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僅讓老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行有所乘,還應食有所取,玩有所樂。
讓老人“食”無憂,在于注重關愛細節,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老有所“食”,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泉州文明網 汪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