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專項整治行動后的祥和街道西湖社區,大街小巷文明氛圍濃厚。(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1月10日訊 走進祥和街道西湖社區,大榕樹下10余年歷史的豬圈不見了,騰出一片村民納涼閑聊的口袋公園;走向西柯街道官潯社區,常年擁堵的進村路搖身一變,成為干凈有序、繁華便利的“網紅街”……在同安,外來人口大量聚集的城中村不在少數,在過去是令人頭疼的管理難題,如今卻是潛藏巨大活力的寶地。
今年以來,同安區在深入開展全市文明創建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增加“城中村專項整治行動”,探索“8+1”綜合治理模式,深層次、系統化、精準化推進城中村整體環境和社會治理體系提升。所謂“8+1”綜合治理模式,就是抓好基層組織戰斗力、文明創建常態化保障、疫情防控常態化、城市化管理水平、出租房東責任水平、消防安全水平、社會治安維穩工作水平、村財收入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實施物業化管理。
刷新顏值,環境改頭換面。現在的城中村,已推行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責任牌上墻,規范“門前三包”劃線達到82589.8米。同時,完善“一把掃把掃到底”環衛保潔機制,制定《廢品回收站規范標準》,提升廢品回收站文明創建治理水平,科學設置土頭垃圾集中消納點,推動垃圾轉運“日產日清”,累計清理土頭垃圾66426.28噸。
重塑服務,生活煥然一新。著力解決城中村“停車難”問題,利用社區邊角地、回收被占集體土地,改造、新增停車場178處,施劃、新增停車位23480個,并設置電動車集中充電點位,新增充電口23025個。同時,規劃建設商業街35條,集中設置攤規點位1043個,打造一批具有同安特色的集市,讓出租戶熱心守住更多“飯碗”,村集體真心創造更多“飯碗”,租客開心端好更多“飯碗”,周邊企業安心提供更多“飯碗”。(同安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