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參與志愿服務。(香山街道供圖)
擰成一股繩 共融+共建
實行機關下沉調動基層內動力
今年,翔安區針對文明創建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全區先后4次召開動員部署和點評推進會,以開展“提效奮進年”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在措施上創新,在責任上壓實,推動文明創建各項工作提速提質提效。
隨后,翔安區建立區直機關141名處(科)級干部下沉社區(村)“一一二”工作機制,即區直機關處級干部分別掛包1個社區,每個月至少利用1個周末(不少于2小時),帶頭下沉一線,會同鎮(街)、村(居)干部,深入村莊、居民樓院、社區周邊查找問題,現場發現的問題主動靠前指導,整合資源力量,全力協助村(居)整改;對于一時無法整改的問題,要提出解決措施、建議,由村(居)報區人居環境整治辦,人居環境整治辦以交辦單的形式交至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形成“主動整治-梳理難點-提出建議-轉交辦理-跟蹤落實”的閉環,提升環境整治實際效果。
干部的下沉督導,除了與社區干部、普通居民站到第一線,實現人員“共融”外,在機制上也打通了上下聯通、溝通渠道,有效保證了文明創建工作的上傳下達與工作落實,激發了廣大村居群眾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和首創性,促進了基層文明創建實地項目的整治提升,讓“共建”更有實效。
勁往一處使 共管+共治
強化工作督導形成上下聯動力
強化工作督導形成上下聯動力。把資源、人才、智力都帶到第一線,和社區干部協力,通過不同方法的組合解決問題,實現“共管”——翔安區要求,機關干部要放下身段,切實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己任,把下沉基層督導文明創建工作作為鍛煉的有效途徑,主動與基層對接工作;鎮(街)干部要積極配合,介紹實際情況,加強中間協調,推進工作落實;社區(村)干部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借助上級力量,擴大整治成效。
翔安區還健全文明單位與社區(村)共建共創機制,發揮文明單位主力軍作用,每個文明單位對接一個社區(村),進一步壓實城鄉共建責任,要求各文明單位每個月到共建村居開展一次共建共創活動,做到“三個一”工作落實:即深入村居“走透透”巡查一遍,幫助發現存在的問題;與村(居)干部對標對表一次,查找不足;幫助村居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增強村居文明創建的實際成效。
要短期見效,更要長期有效,實現“共治”——長治久安。翔安區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區級領導“六大專項”整治協調組工作職責以及11個包片督導責任分工制度,每個月進行一次實地督導與成效跟蹤。區創建辦堅持“日巡查、周通報、月考評”問題整改工作機制,著力解決職責不清、措施不細、回潮反復等問題,堅持“當下改”與“長久治”相結合。區效能辦將文明創建納入項目督導,與區創建辦密切配合,對問題較多、整改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單位,實行問效追責。
【亮點】
黨員先帶頭 群眾齊呼應
為助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翔安區香山街道突出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群眾快嚴細實推動文明創建各項工作整改落實到位。垃圾清掃、“城中村”整治、環境整治、交通文明勸導、規范車輛停放等各種活動中,處處可見黨員干部示范帶頭開展志愿服務的身影。此外,在全街道范圍內開展“最美黨員庭院”評選活動。
目前,香山街道9個社區黨員義工隊成員達到254名,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和各類活動帶頭人隊、應急志愿隊、和講師宣講隊伍共計85支,其中已注冊志愿者2213人。
今年以來,香山街道圍繞“五項工作”開展文明實踐集中性活動324場,服務群眾近萬人次;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活動79次,服務群眾2300余人次;依托政府門戶網絡平臺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發布信息203條,宣傳報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經驗,講述文明實踐故事。
街道黨員干部帶動左鄰右舍,配合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工作。對社區內道路、集市街巷、房前屋后、村莊周圍等區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進行打掃清理,齊心協力改善社區居住環境。截至目前,香山街道出動巡查人員1850人次,環衛工人55200人次(含農村保潔),加強衛生清理;同時對轄區內公廁進行全面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