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安市逐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大力開展誠信文化“六進”活動,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營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道德支撐和信用體系保障,為打造“誠信海安”品牌賦能添力。(11月2日《南通日報》)
據悉,海安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將誠信建設與黨的建設、文明創建等有機結合,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辦事、敬業奉獻、取信于民”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風尚,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環境。全社會參與,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用誠信建設,擦亮文明底色,以誠信點亮城市文明之燈,誠信之花遍地開放。
誠信建設不僅關乎民生福祉,而且關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安市逐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大力開展誠信文化“六進”活動,以誠信點亮城市文明之燈,誠信花開別樣紅。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誠實守信是立身做人的基本準則,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離不開誠信。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誠實守信和諧的社會環境中,都愿意與誠實守信的人相處、交朋友,都痛恨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的可恥行為。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不管環境如何變化,誠信永遠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質,永遠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標尺。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人類社會交往行動的普遍精神,也是人類共同生活的通則。沒有誠信,人無以立身,國無以立本,社會無以存續。“大力弘揚誠信文化,讓誠信成為文明城市最美底色,對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的確在現實的社會經濟生活中,誠信總是與失信、無信共存。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失信付出了6000個億的代價,這是多么慘重的教訓。恪守誠信,是功在千秋的事業,成為惠及子孫的“通行證”。
讓誠信成為城市文明最美底色。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資源、一種力量。講誠信不僅是政府部門或者是哪一個人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在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人的良知已被淹沒在物質的浪潮中,然而總有那么一些人在堅守著某些東西,那就是誠信。應該在全社會大力提倡誠信,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遵守。為社會風氣的凈化,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大家不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都來“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讓以誠待人,以誠做事,誠實守信,成為每一個人的共同行動自覺,為子孫后代著想,講誠信。如果人人都恪守誠信,那么社會大花園必將開出燦爛的文明之花。 (泉州文明網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