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持續倡導樹立文明家風對全民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用仍重大。
以身作則,涵養良好家風。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風。“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萬家燈火的同時便存在萬種家風。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每個人的言行都會互相影響,特別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影響孩子一生。因此,家庭中,每個人以身作則,涵養良好家風是家庭文明家風形成的助推器,好的家風也會在無形中帶動無數家庭培養傳承好家風,形成全社會涵養良好家風的好風氣。
榜樣力量,傳承優良家風。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全社會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選樹、培育、宣傳活動,對引導人們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榜樣學習,引導廣大群眾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共識,讓“最美”家風在基層落地生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全社會的宣傳引導,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爭做傳承文明家風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助推社會文明的發展。
黨建引領,助推家風建設。在家風之中,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尤為重要,黨員干部的家風好了,便能向社會擴展延伸,傳遞正能量,從而影響社會民風。好家風的匯集,會帶來好作風、形成好民風、促進好黨風、推動好政風。家風與黨風相輔相成,好家教家風的每一滴涓流、每一縷清風,都將成為一個人向陽生長的重要支撐,都將最終匯聚成為內驅力,驅動國家和民族破浪前行的磅礴偉力、不竭動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在中國九千多萬名黨員的環境下,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刻理解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化日常監督,注重上下聯動,傳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就一定能以家風促黨風,以黨風帶民風,使良好家風成為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時代風尚。
好家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引導、孕育、固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讓好家風世世相傳、代代相承,讓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使之成為一種常態自覺、一種社會風尚、一種向善追求,鑄造精神文明新高地。
(長泰區委文明辦 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