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要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文明實踐項目為抓手,以志愿服務為抓手調動各方力量,以資源整合為重點打造文明實踐工作平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方式方法,把文明實踐新風融入百姓生產生活,圍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宣傳思想政策,傳遞文明風尚,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凝心聚力書寫新時代文明新篇章。
建強文明實踐陣地,在特色上求突破。堅持激活、整合、共享,把各類陣地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等挖掘調動起來,要在謀篇布局上下功夫,建立縣、鄉、村(社區)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級文明單位、中小學校也要相應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固定學習陣地,做到道德講堂、善行義舉榜全覆蓋,依據特色條件建設一批好人廣場、好人館、好人長廊,紅色文化長廊、家風家訓、孝道文化、非遺文化等展示陳列館。按照“一村一特點”進行布陣,讓分布于城鄉大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串點成線,由“盆景”成為“風景”。同時,與基層黨建相融合,延伸工作觸角,堅持黨組織在哪里,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里。
做靚文明實踐品牌,在模式上求創新。著力打造文明實踐系列特色品牌,創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模式,常態化組織開展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技術服務、文化教育等活動,讓群眾切實能夠聽到想聽的,看到想看的,學到想學的。創新“文明實踐+民俗文化”模式,廣泛組織開展秦腔、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良性互促治理模式,推行村規民約,成立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推動移風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使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自覺遵紀守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彰顯文明實踐功能,在服務上求實效。充分發揮聯系群眾“前哨”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講,學習宣傳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頭戲”,要最大程度發揮文明實踐陣地宣講的效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理論宣講更加符合當前的傳播規律,輻射更多干部群眾,邀請專家學者、鄉賢、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走進文明實踐中心做好宣講,各文明實踐所、站、點每季度要定點開展一次道德講堂活動,宣講黨的政策理論、惠農惠民政策、典型先進事跡等,全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重點突出黨史學習教育,注重傳承紅色基因。同時圍繞康養、教育、養老等群眾關心問題,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成為鄉風文明一道靚麗風景線。(大田縣文明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