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已結束,不少景區繼續實行免門票政策,有的景區在免門票的同時還將一些服務項目同步降價。業內人士表示,景區此舉主要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旅游市場低迷,激發游客出游動機和意愿。從長遠看,景區應從“門票經濟”走向“綜合經濟”。(據《工人日報》報道)
據報道,“十一”長假后,許多景區繼續實行免門票政策:今年12月31日前,福建武夷山主景區對全國游客免門票;今年12月31日前,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張家界七星山旅游度假區對全國游客實行免門票優惠;至今年底,山東濟源王屋山、五龍口等5家景區對濟南游客免門票……
目前國內景區門票確實存在價格過高的問題,人們希望有更多的著名景區能夠讓老百姓玩得起。此次一些景區實行免門票政策,從短期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旅游市場低迷,地方政府希望盡快招攬游客,擴大綜合消費。從長遠看,是管理部門在利民惠民路上邁出可喜的一步,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擴大旅游消費具有積極意義。從實際情況看,這一舉措確實發揮了作用,一些景區游客量有所增加。可是一些著名景點就是不肯下調門票價格,甚至還提價。景區門票價格居高不下的背后凸顯了景區盈利模式的單一,對門票這一收入來源的嚴重依賴,充分暴露了景區管理部門的短視。一些景區門票漲價,但旅游品質卻很一般,吃、住、娛樂都很難得到高品質的服務。違背旅游業發展規律的畸形漲價,雖然暫時能增加門票收益,但從長遠而言,不理智的漲價會傷及旅游業本身。
雖然門票免票與否,還需要根據景區自身的情況綜合考量,但旅游經濟從“門票經濟”走向“綜合經濟”是一種趨勢。因為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旅游消費的主力軍,景區已經逐漸告別“到此一游”的打卡時代,玩法和體驗是未來旅游發展的必然。成功案例早就存在,杭州西湖自2003年推行免票至今游客大量增加,游人旅游時間延長,帶動了周邊餐飲、旅館、零售等多個行業的效益提升。
挖掘文化內涵,增強軟實力,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才能讓游客感到物有所值,形成良性循環。蘇州、杭州、無錫等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消費,其中的文娛活動更是讓游客流連忘返。無論是無錫影視城的《三英戰呂布》現場表演,還是蘇州園林內吳儂軟語的蘇州評彈,都能讓游客在玩得開心的同時,又欣賞到當地的特色文化。而杭州更是廣泛利用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說,在杭州宋城演出白娘子和許仙的動人神話傳說,以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愛情故事。此外,在演出現場,還有涼絲絲、細幽幽的“西湖雨水”從天而降,撒在觀眾的身上,富有新意。湖南民俗、露營、自駕、康養度假、運動休閑等“+旅游”示范項目拔地而起,回應了游客的出游期待,也加速多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旅游發展的勃勃生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時下,重要的是在科學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條件下,讓游客能安全有序地旅游。統籌整合資源,豐富文化內涵,讓游客留得下,推動國內旅游業長久健康發展。(泉州晚報 泉州文明網 林軒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