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敬老愛老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的重陽節喜遇國慶佳節,給平日里工作繁忙的年輕人回家看望長輩提供了良好契機。“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在這個溫暖有愛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將敬老愛老化作實際行動,共筑社會新風尚。
敬老愛老,要讓老有所養。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老”,是人生必經之路,是無法逃避的過程。如何“養老”也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重要課題。而老有所養,并不是單單“養”就可以。“老有所養”既要養身體,還要養精神。人到老年,最怕孤獨二字。養老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物質保障外,還要注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為子女,要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做有益其身心的事。
敬老愛老,要讓老有所依。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如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切實保障老年人權益,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家已通過立法引領,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社會則要形成敬老愛老的風氣,倡導全民弘揚傳統孝道美德,積極營造起尊老、敬老、愛老、孝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呼吁人人自覺扛起關愛老年人的責任。
敬老愛老,要讓老有所學。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下一些智能化設備的出現,對老年人而言使用起來不是特別方便。這就需要通過開展相關普及課程,加強對老年人進行智能培訓,適當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列入老年教育課程中去。
敬老愛老,要讓老有所樂。有人大代表曾經說過,“是時候把養老擺在臺面上,對老年人像對小朋友一樣關愛。”讓老有所樂,首先要全面推進老年人活動中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休閑活動場所,滿足老年人日常需求。其次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快樂。再次要建立健全老齡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全力以赴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老年人也能樂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更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我們要不斷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敬老、愛老的主題逐步升華,持之以恒深入踐行,讓敬老愛老成為一種新風尚。(漳州文明網 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 康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