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明市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落下帷幕。通過初評、路演答辯等方式,三明后生仔宣講團、明姐姐故事會、真愛“6+1”關愛留守兒童等19個志愿服務項目分別斬獲金銀銅獎。
在三明,一批批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精神文明,是三明獨特的城市基因。1984年,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提出“全國學三明,三明學全國”,三明也因此成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發源地。三明人久久為功,2015年以來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三明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以二次創業精神來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的囑托,從“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發起攀登。如今,“滿意在三明”品牌越擦越亮,老區人民在“幸福接力”中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創建為民 擦亮“滿意”新品牌
“社區處理得又快又及時,現在沒有異味了,舒心多啦!”這幾天,家住三元區東霞社區東霞新村的卓怡榮不再苦不堪言:化糞池堵塞問題在社區協調下不到一周就解決了。
原來,近段時間有居民在小區微信群里反映26棟附近氣味刺鼻。接到居民反映的情況,東霞社區立即召開居民夜談會,判斷應是化糞池堵塞導致泄露,并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很快,社區聯系上區城管局,明確堵塞位置,疏通清理堵塞部分,并重新鋪設線路。
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起步于三明,起點就在東霞社區。20世紀80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和單位有事商量著辦,由此創造了“六聯六建”“好在共建、貴在堅持、重在建設”的三明經驗。
30多年來,經驗歷久彌新。在社區和住戶的共商共建下,東霞新村實施管線改造,新增小花壇、微樂園等休閑場所,建設初心廣場、家風家訓館、紅色步道等活動區域,“老齡”小區煥發新活力。
人民群眾滿意,是三明衡量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標準。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三明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疏通加裝電梯、物業管理、居民停車等難點,加快建設兒童微樂園、長者食堂等一批公共設施項目。今年,三明市區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2個,涉及3.8萬戶居民,預計于11月基本完工。
漫漫文明路,不變為民心。三明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殘、一弱一困,讓發展成果更多普惠于民——全市今年新增12所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44個長者食堂(助餐點);為1494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適配輔具1840件;計劃新建40座環衛工人休息屋,在建16座;加大對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幫扶力度……
好事成風 傳遞向善正能量
“媽媽的眼睛,我心中溫柔的燈……”9月14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建校30周年慶祝活動。在同天揭牌的“太陽樓”禮堂中,一首溫情感人的《我愛媽媽的眼睛》響起,感動現場所有人。
觀眾席里,83歲的李云孝眼眶濕潤。李云孝是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20年他和兩位親戚出資240萬元,幫助學校建設藝體樓“太陽樓”,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和娛樂空間。
“有了新舞臺和排練廳,我們就能盡情訓練,在舞臺上閃耀,真的很開心。”聽障學生林淑婷用手語比畫著。
這樣的捐助,李云孝堅持了28年。1994年,他捐資38萬元,為三明特校建成當時標準最高的學生宿舍“愛心樓”。此后,他5次捐贈超350萬元,用于完善學校設施建設,改善師生生活條件。
“看到三明特校用愛心、耐心、信心培育出這么多擁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捐款很值得也很有意義。”當天,李云孝再次捐資100萬元。
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帶動全城崇德向善。8月,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揭曉,三明2人上榜:陳毅翔一家4代,連續87年守護紅軍無名烈士墓的故事感人至深;鄭壽兒不離不棄照顧重病父親和病癱妻子34年的故事令人淚目。
真善美的理念在三明扎根,更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在三明,你總能與醒目的“志愿紅”不期而遇:在街頭,他們舉著小紅旗,走街入巷開展文明勸導;在社區,他們指導垃圾分類,慰問孤寡老人……眼下,全市共有6937個志愿服務團體,實名注冊志愿者36.5萬名,志愿服務累計總時長117.8萬小時,還有數量龐大的未注冊志愿者。
城鄉統籌 文明種子遍地撒
文明種子不僅在城市生根發芽,同樣在廣袤鄉村播撒。
“精神文明新風尚,尊老愛幼家興旺。傳統教育沒有忘,家風家訓美名揚……”9月23日,泰寧縣古城劇場,優美的梅林戲唱腔引來群眾圍觀。
黎秀珍領著泰寧梅林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在這里排練。雖然已經演過數十場梅林戲,但隊員們仍對一招一式、一字一腔反復揣摩、細心推敲,決心將完美的表演帶給40公里外的大龍鄉角溪村村民。
泰寧縣梅林戲起源于清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乘著縣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東風,代表性傳承人黎秀珍與梅林戲愛好者組建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梅林戲文化傳承活動。
隊伍中有農民工、艄排工、個體戶,大家利用閑暇時間編排節目,深入偏遠鄉村為空巢老人表演梅林戲,傳播新風正氣。“不僅滿足了偏遠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梅林戲在新時代實現傳承發展。”黎秀珍說。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泰寧縣融合梅林戲展示基地、綜合體育館,盤活鄉村禮堂、祠堂等閑置資源,搭建“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實踐點”4級文明實踐陣地,策劃實施“梅林文化薪火傳”“文藝輕騎兵”等志愿服務活動,溫暖山區老人的心。
放眼三明,今年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覆蓋。11個縣級文明實踐中心、141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1932個村(社區)實踐站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