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撐面子大擺酒席了,既省心又省錢?!闭f到移風易俗,沈陽市康平縣方家屯鎮王家窩堡村的村民打開了話匣子。為了杜絕大吃大喝、大操大辦的不良現象,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幫助村民處理紅白喜事,大力倡導不攀不比、節約簡辦,辦喜事、喪事有了標準,不用撐面子大擺酒席,切實減輕了村民生活負擔,受到廣泛贊許。紅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新風尚在王家窩堡村已蔚然成風。(9月28日《遼寧日報》)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價值是行為的標準。要讓農民更好騰出精力去鄉村振興,更好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振興的各項實踐,對陳規陋習不能等閑視之,只有將推進移風易俗滲透到農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使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讓大操大辦的紅白喜事,在鄉村“紅白理事會”的努力下,使得舊俗移,新風立,讓文明新風潤心又勵行。
打造潤心的移風易俗陣地。推進移風易俗不能離了宣傳引領的陣地。遼寧通過打造弘揚新風的陣地,讓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更能大展拳腳。截至目前,全省已實現鄉、村級全覆蓋“紅白理事會”。組建志愿服務組織3.3萬余個,并通過“大喇叭宣講”進行宣傳,開展移風易俗宣講到門口。通過開展“文明鄉風、美在我家”等主題活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9000部,編寫村歌1500首,注重發揮東北語言特色藝術優勢,舉辦“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小戲小品大賽,組織編寫《遼寧省移風易俗典型案例選編》等,這些宣傳陣地建設,大大改變群眾精神風貌,使得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有效推進了移風易俗邁出新步伐。
用榜樣激勵村民的文明行動。多將廣大農村大力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的新人新事進行宣傳,才能更好地推進價值引領,培育文明鄉風。一方面,各地通過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地方民俗等內容的文化墻等陣地教育群眾移風易俗;另一方面讓好家風、好村風、好民風在鄉村激蕩,為鄉村振興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例如自費20余萬元蓋成民俗館的村民劉萬成,除了展示關于雷鋒、黨史等8000余件展品,還將當地“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移風易俗”等典型人物一起放到民俗館里展示,幫助群眾感受到榜樣力量。如今,當地社會風氣好了,群眾的干勁更足了,移風易俗也成了群眾的文明自覺。
推進移風易俗,需要長效管理。除了鄉村“紅白理事會”,更要建設好“鄉村道德銀行”“文明積分”等激勵平臺,支持村級組織通過互評亮榜等方式,宣傳正確的婚喪觀和孝道典型,才能更好推進鄉村文明新風尚形成,為培養鄉親們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文明素質提供久久為功的保證,讓移風易俗更加潤心又勵行,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扎實有力的步伐。(晉安區委文明辦 張瑾)